油画家杨兴雅独树一帜,弘粹图新
2024/8/26 来源:不详艺术简介
杨兴雅:中国油画新传承主义创导者。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世华名家书画院副院长。
“愚者”说“画”
——杨兴雅
画有五品:
艺术品的鉴定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标准。在国内,有很多喜欢和收藏艺术品的人,他们往往感到茫然,无奈常常借助媒体或艺术机构所推介的名人、名门、各种头衔等一些艺术之外的东西做为旁证来证明画的价值。还有些人将其画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混同,如一些帝胄官阀,贤达名流,一经爆炒便价值连城,当然这些作品也不是缺少艺术价值,只是被夸大了。而导致这种混同是因为艺术鉴赏能力的缺乏。因此,我提出所谓的“画分五品”,就是与大家一起体会绘画作品的五种境界。
《梦里家山》*cm
美:即悦目。众所周知,艺术品必须是美的。色彩、意境、造型、韵味,诸多艺术元素,和谐统一,成为颇具美感的艺术品。绘画艺术品,又称美术品,“美”乃是其作品的基本要素。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不同的人对于美的认知不同,当下很多人对“美”的认识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美的种类很多,例如恬静之美、华彩之美、俏丽之美、缤纷之美;同时也存在雄浑之美,苍凉之美、残缺之美,冷峻之美等等。形式不同的美,含义也不同。健康的主题,它所呈现出来的是人对社会对现实的思考,这就是美的。同时美也是要有悟性的,伟大的命题,诞生出崇高的美感。但是如果进入了思想上的误区,那就不是美了,美从本质上来讲是精神层面的。一个画家的精神层面的高度决定了这个画家把握“美”水准。
《幽》36*34cm
雅:即赏心。“雅”的作品,不仅给人以视觉感观的愉悦,更要具有一定高度的文化品格。“雅”是一种文化滋养,也就是有格调、有品味、有思想、有意境。通过画面带给人无限思考和联想。也是通常我们说的“文学性”。文,化于心,一件高雅的艺术作品,如友如师激励一颗奋发的心灵。
《清瀑》69*80cm
新:即启智。多数画家能够做到画面很美、有格调、有品味、但要想脱颖而出,让自己的作品有个性,就得需要“新”。艺术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困乏,要通过艺术这找到快乐和希望,找到继续前进的动力。艺术需要创新,创新,是艺术家献给世界最有价值的甘果。没有新鲜感的东西不能被称之为艺术。创新是比“美”和“雅”更高级别的。只有不断创新,思维才能拓展。
《不觉己到黃昏时》80*80cm
妙:即骇俗。许多大乘之作妙在似于不似之间,鬼斧神工,看似天成,却是人工造化。似真似幻,令人浮想联翩,令人留连忘返。能够称得上妙品的艺术品为数不多,不是每个画家的每件作品都是妙品,大师的作品也不例外,妙品是不可多处的,让人看了之后能够为之一振。
《老街》*cm
绝:即传世。绝品是划时代的作品,一般是大师的巅峰之作。比如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日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等。绝世作品,在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体现了艺术家为时代奉献的伟大艺术智慧。不仅成为代表某一时期的艺术符号,也已载入人类思想进化的经典之中。
《莫奈在睡莲湖畔》80*80cm
“画”说两端:再来说说中西绘画的源流。从宏观上来看,中西艺术基本同源。早期的先人都把岩画作为记录生活的一种形式。聪明的东方人逐渐找到了另外的艺术载体,经过烧制的泥土—陶。中华有广袤的土地、泥土文化促进了家庭作坊兴起,各种抽象几何图案记载着先民们对自然的认识。泥土文化、农耕文化最终走向了以土地资源占用为目的皇权文化。在那时候,画画的一般都是文人官员,他们画画的目的主要陶冶自身的情操,做圣贤完人。为皇权服务其经济来源自有保障。绘画和书法没有多少商品属性。所谓的客户就是圈子里的朋友,互相馈赠,饮酒抒怀。中国绘画讲求品格,逐渐登上雅文化——写心(即写意),强调自身修养的境地。同时也确立了东方绘画独特风貌。但随着中国走向近代的步履蹒跚。在经济上大大落后西方列强,中国绘画对文化的自信产生动摇。开始观注西方,逐渐走上了写实主义的的道路。甚至出现盲目崇拜,唯西方理论马首是瞻的状况。
《克里姆特的假日》80*80cm
回头说西方,西方产生了石头文化。石头文化发展了社会分工,促进了商品社会和城市化的进程。出现了一些画画的工匠,甚至艺术巨匠。他们服务于社会各个层面,绘画越来越写实,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绘画走近科学,随后,一批勇敢的艺术家不满足模式化的艺术氛围,开辟了印象主义绘画的新领域。而印象画派,其实,也是写实主义科学探索的延续。随着照相技术的完善,西方艺术家感受到巨大的冲击,许多人把目光转向东方,开始走上现代主义的道路。从“摹物”转向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