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峰面孔民间工艺陆蕾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

2024/12/28 来源:不详

“浙江省‘五个一批’文艺人才孵化项目·新峰人才”致力于培养一批德艺双馨、锐意创新、勇攀高峰、富有潜质的青年创作人才,形成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人才培养机制。省文联自年实施以来,已覆盖美术、书法、摄影、民间工艺四大门类,培养青年艺术人才人,其中美术类92人,书法类90人,摄影类90人,民间工艺类72人,这些人逐步成长为我省相关艺术门类的创作骨干人才。

本期“新峰面孔民间工艺”专栏,让我们跟随年度工艺美术类“新峰计划”人才——杭绣青年艺术家陆蕾独具特色的针法,一起领略杭绣之美。

新峰面孔

陆蕾

年3月生,浙江杭州人。工艺美术师、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杭州民间工艺大师。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水琴。

其杭绣作品多次获得省内外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以及文博会的奖项。

作品欣赏

玻璃球瓶与牡丹

45cm×40cm

玻璃球瓶中的紫鸢尾和芍药

50cm×45cm

池塘睡莲

43cm×50cm

雕花玻璃瓶中的旱金莲

56cm×48cm

蜂鸟寻蜜1

25cm×30cm

蜂鸟寻蜜2

25cm×30cm

生辰之花之蝴蝶戏珠花

25cm×25cm

生辰之花之乌心石

25cm×25cm

生辰之花之豌豆

30cm×30cm

生辰之花之昼颜

30cm×30cm

创作感言

古人诗句中对刺绣与绣娘的描写大多婉约,略带忧伤,不过现代的文明与审美赋予了这项古老而传统、又极具优雅气质的技艺新的生命与内涵!如今的杭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压力和动力。作为年轻一代的杭绣技艺传承人,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重大!“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是我多年来坚持的创作理念。线还是传统的桑蚕丝线,面料还是传统的真丝绡,剪刀还是传统的弯头绣花剪刀,针还是传统的绣花针,一切工具材料都是传统的配备,运用的针法也是传统的刺绣针法……可以说我们尽力保留了杭绣这门古老而传统的工艺技法最原始的样子。但是,题材可以更新,可以多样融合,可以混搭,可以创新。西方印象派油画具有的光影效果、穿插与变换的色彩、不拘泥于严格规整的造型刻画、用明暗的块面和点线交融的色彩表现来呈现具体的轮廓造型等特质,使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和西方印象派油画的表现风格达到很好的契合。此次的十幅杭绣作品,全部体现了这种中西合璧的风格特点。《生辰之花》系列刺绣小品,将原本构图简洁、富有禅意的日式插花摄影作品,用传统的乱针针法和多种其他传统针法,以满绣的方式来呈现,打造出彩铅画似的表现效果。不同的材质运用不同的针法表现,不同的针法营造出绘画中不同的笔触效果,真正达到“以针代笔”的呈现效果。莫奈的“印象”系列,无论是睡莲还是日出,全部采用乱针针法,将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出神入化的光影展现技巧和细腻微妙的色彩表达完美再现。每次看着自己针尖下绽放的睡莲,我都不禁感慨人类创造、开发精巧技艺的智慧真是太伟大了。另外几幅表现静物花卉和透明容器的大尺幅作品,由于取材于西方油画,故而全部采用乱针针法以及互套针法,力求将原作的油画笔触和丰富多变的色彩表现完美诠释。《蜂鸟寻蜜》系列作品,更是运用乱针针法的独特性,将蜂鸟羽毛的绚丽多彩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高度写实,绚烂的色彩和生动的场景,使其具有极佳的观赏效果。用最传统的工艺技艺,以放眼世界的眼光,坚持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相信我的这条杭绣创作之路会越走越宽!

艺术评论

陈水琴

陆蕾作为“工艺与民间艺术薪火传承计划”入选的五名徒弟之一跟随我学习,我见证了她在杭绣技艺的传承与艺术创作道路上的成长。“刺绣是项慢工活,必须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来,一辈子就做一件事,并且把它做到极致。”这是我对自己刺绣生涯的总结,也是对工匠精神的解读。我对徒弟也有同样的要求。陆蕾对刺绣的痴迷让我很感动,她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刺绣创作上。可以说我门下每一位徒弟的基本功都是扎实的,他们不仅可以熟练运用每一种针法进行绣制,还能发挥各自所长进行创作,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陆蕾的特点就是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表现力比较强,因而她在经过苦练基本功的阶段之后,慢慢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作道路,那就是用传统的乱针针法来表现西方油画、水彩画以及摄影作品。我们知道西方绘画与传统的中国绘画在形体展现和色彩表达方面是非常不同的,乱针针法恰恰能将西方绘画中丰富多变的色彩、不拘小节的形体完美地诠释出来。比如陆蕾的作品《池塘睡莲》就用了乱针针法,奔放而轻松的针脚展现了相互渗透的色彩,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的《睡莲》中呈现的水汽氤氲、池塘倒影都在乱针针法下展现出来,效果很好。再比如《生辰之花》系列作品,取材于日本花道摄影大师川濑敏郎的日式插花小品摄影集《一日一花》,作品采用齐针、别针、三角乱针、交叉乱针、互套针等多种针法,技法运用多种多样,娴熟自然,画面细腻写实,富有禅意,装饰性强。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陆蕾最近完成的一组作品《蜂鸟寻蜜》,从中可以看出她对细节的把控和对色彩的表达,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于绣品源于摄影作品,因此对于写实性有很高的要求。蜂鸟羽毛的刻画是整幅作品创作的重中之重。羽毛的绚烂色彩和光泽度、羽毛顺着形体结构的长势,都要求创作者在下针之前就对画面有深入的理解,能全面地读懂画面,而且要用不同的针法、不同粗细的线,来区分表现不同的质感和空间的远近虚实。最后作品呈现的效果也是让人比较满意的,细节刻画到位,形体把握严谨,色彩表现完美。刺绣行业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意思就是学习基本针法四五年时间就可以基本掌握,但是基本针法以外是千变万化的技艺演变,这就需要不断学习,直到老了还学无止境。针法要创新,必须先传承,有扎实的基本功,把它做到极致,才能有所创新。希望陆蕾能在属于自己的刺绣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在杭绣的传承与发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来源/省民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8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