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公园科普池成尖板眼植物秀场,13

2024/10/31 来源:不详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9日讯(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赵银斐)眼下,解放公园湿地科普馆旁边的科普池,成为“尖板眼”水生植物扎堆亮相的秀场。王莲、“红色闪耀”睡莲、水罂粟、欧洲慈菇、紫杆再力花等13种水生花卉斗艳,引来众多市民拍照打卡。

科普池的睡莲。   记者明眺生 摄

解放公园科普池建于年,共有10余个水池,原先种有近50种水生植物。随着时间推移植物退化淤泥增厚,景观效果大打折扣。后来,部分水池被改建成观赏鱼池,养殖锦鲤供游客观赏。

今年6月,解放公园携手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对科普池进行了清淤换水和景观提升,共补栽了20余种原本用于园林科研的“尖板眼”水生植物,使科普池颜值和科普功能均得到显著提升。

王莲首次入驻便开花

科普池的王莲。   记者肖茗予 摄

8日,长江日报记者在解放公园湿地科普馆北侧一个科普池看到,水中新种了两缸王莲,叶缘上卷,形如玉盘。

其中一缸王莲,还绽开一朵白花,乍看似睡莲花,但花瓣比睡莲花略宽大。一片尚未舒展开的王莲叶,形状如心,颇有趣味。

科普池的王莲开花(左下角)。   记者明眺生 摄

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专家潘宜平介绍,王莲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因在武汉地区不能自然过冬,故极少露天种植。此前,只有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常青公园等个别公园有种,均为当年播种,当年生长、开花。

科普池心形的王莲叶。   记者明眺生 摄

“解放公园科普池的王莲,主要用于湿地科普及自然教育,每年也会更换。”潘宜平说。

“红色闪耀”睡莲花开红似火

在湿地科普馆最北边的两个科普池,新种的40缸“红色闪耀”睡莲,刚刚进入盛花期。

记者现场看到,一枝枝挺立水面的花朵,红如火焰。就连浮在水面的叶子,都是深深浅浅的红色。

科普池盛开的“红色闪耀”睡莲。 记者肖茗予 摄

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欧克芳介绍,“红色闪耀”是该院年从海南引进种植的热带睡莲,经过3年栽培试验,已经适应武汉气候,可以自然越冬。

“红色闪耀”花期较长,从6月份可以一直开到11月份。此前武汉地区种植的多为寒带睡莲,一般在4月份开花,至盛夏陆续凋谢。“红色闪耀”落户武汉,正好与寒带睡莲形成接力开放。

此外,“红色闪耀”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性,寒带睡莲大多是早上开花,上午11点以后闭合。而“红色闪耀”白天晚上都能开放。

为了丰富科普池的睡莲品种和花色,市园科院在紧邻“红色闪耀”的3个科普池,还种植了“杰伦萨普”“公牛眼”“泰国国王”“芭芭拉”“银河系”等睡莲品种,花色有红、黄、蓝、白、紫等多个色系。

科普池各种颜色的睡莲。   记者明眺生 摄

在此拍照的市民史先生说:“这些睡莲真漂亮,我每天上午都要来看看。”

食用型水生植物成趣味科普教材

在科普池内,记者还发现了多种“食用型”水生植物的身影,有菱角、荸荠、芡实、荷花、欧慈菇等。

科普池的水罂粟。 记者明眺生 摄

一名正在给水生植物做保洁的园林工人,挑起菱角叶观察,只见叶片背面已长出一只菱角。邻池的荸荠叶子直立如葱,长得十分茂密,但荸荠长在盆内泥土里,无法看见。

科普池的芡实。   记者肖茗予 摄

“哟,这是鸡头苞哩。”市民李先生带着两个孙女前来观赏睡莲,看到浮在水面,布满尖刺的芡实叶,颇感亲切。于是对孩子说道,“我们小时候,经常采摘鸡头苞的嫩茎炒菜吃。”

植株高,叶片和花朵都比本土慈菇大的欧洲慈菇,也是头一次亮相解放公园科普池。这种慈菇的球茎也可食用。

科普池的欧洲慈菇。 记者肖茗予 摄

“种植食用型水生植物,科普时可以从餐桌上常见的食物讲起,更接地气,更有趣味,容易激发孩子们探究自然的兴趣。”潘宜平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8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