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睡莲 > 睡莲菜谱 > > 石头上的植物

石头上的植物

2022/7/11 来源:不详

石头是地球上最早的居民之一,它伴随着人类从蛮荒时代逐步走向现代文明。石雕作为中华建筑艺术中最有特色的媒介,常被用于古代宫殿、寺庙、石窟、民居装饰。石雕上的图形反映出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文脉,也表达出不同的艺术设计思想,通过对植物图形解读、分析,从形态学的角度归纳出中国石雕中图形历史的发展轨迹。

“雕刻是艺术创造的手段之一,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石雕建筑构造由于具备耐磨、抗腐蚀等特质被广泛用于中国古代建筑中如须弥座、栏杆、拱券、抱鼓石、柱础、御路踏跺等。中国建筑石雕装饰图形从溯源看可分为两类:1本国传统文化图形如梅、兰、竹、菊、牡丹、莲花、松等;2受外来文化宗教影响的图形如忍冬、卷草、葡萄等,建筑石构装饰在本土与外来的文化影响中始终交融并存。

常见纹样

植物图形在宫殿石构建筑中的运用

中国宫殿建筑的石构植物图形主要包括:花形(牡丹、荷花、梅花、兰花、菊花等)、树形(桑树、柳树、竹子、松树等)、叶形(卷草、竹叶、葡萄叶等)、果实(桃、葫芦、葡萄、石榴、南瓜等)。这些石构图形除了在形象上与植物有直接关联外,还具有神秘的原始宗教内涵,从表面上看是装饰,实质是在表达思想。如:牡丹代表富贵,莲花象征多子;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象征高洁;灵芝有瑞芝、瑞草之称,寓意吉祥与长寿;蔓草绵延不断,被寄予茂盛之寓意。

圆明园

18世纪早期,圆明园西洋楼修建期间,正是欧洲建筑及装饰艺术蓬勃发展时期。贯穿巴洛克风格的莨苕纹饰构成了西洋楼建筑装饰主体单元。建筑石构涡卷中带有各类不同的花形穿插,莨苕叶片均匀包裹柱头,刻纹细腻。巴洛克建筑装饰中那些饱含人文内涵的叙事图形已被清朝宫廷拒绝,取而代之的是繁复的植物图形莨苕叶片。

圆明园中的植物图形石构装饰

圆明园铜版画

圆明园远瀛观正面图

圆明园观水法正面

圆明园大水法南面图

北京故宫

故宫中的植物图形石构装饰

石雕艺术至明清时有很大发展,故宫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既有明代石雕特征的质朴简练,又有清代的繁复精细。植物图形石构装饰巧妙的运用在故宫建筑的各类构造中,相互配置、组合呼应。

汉白玉雕花栏杆

莲花纹汉白玉

故宫中常见的植物装饰图形有莲花、缠枝花、卷草等。《本草纲目》提及“莲,产于淤泥,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没。”莲的生态习性正好体现出中国人“出淤泥而不染”、“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哲学观,它成为故宫石雕艺术中最常见的植物图形。汉白玉莲花装饰望柱,通体采用汉白玉作为材料,柱头由上至下依次为莲头、莲瓣、莲珠,典雅大气。

不同形式的须弥座

清式须弥座

须弥座起源于印度佛教圣山,“须弥”一词,见于《佛经》,本是山名须弥山,它是印度传说中的圣山,此山为世界之中心,日月绕之回旋出没,三界由此形成。须弥座雕刻按其繁简程度可归纳为三种形式:1)仅在束腰部进行雕刻;2)在束腰和上枋这两个部位进行雕刻,有时也在束腰、上枋、下坊三个部位进行雕刻;3)所有部位均有雕刻。莲花图形常运用于须弥座的装饰。如莲瓣为尖形的花瓣,花瓣表面不做任何雕刻的为普通莲瓣图形;莲瓣顶端呈内收状,花瓣表面刻有包皮、云子等纹样的则称为“巴达马”。

“巴达马”与“莲瓣”雕花

故宫御花园小径用各类卵石铺成的植物图形也别有意境,包括:牡丹、梅花、兰花、竹、菊花、荷花等。小卵石组合的花瓶里插着牡丹花,寓意深长。花瓶与“平”同音,意思是平安,花瓶上嵌一个“寿”字,寓意平安长寿。

菊花铺地

兰花铺地

梅花被寄寓了传春报喜、吉祥平安之意。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是利,成熟时为贞。后人则认为梅花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拼花小道上用多束盛放的梅花来妆点,使空间环境生动温馨。

我国现存最早的兰谱,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赵时庚编著的《金漳兰谱》。兰花为美好、高洁、纯朴、贤德、俊雅的象征。因其品质高洁,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称。常与菊花、水仙、菖蒲合称为“花中四雅”。古往今来,兰花是文人雅士精神的寄托,用兰花点缀御花园的小径,表达出含蓄的审美意趣与品德追求。

地点

构件

植物图形

寓意

太和殿

台阶

荷花

高洁

御花园

碎石铺地

梅花

吉祥

乾清门

墙面

牡丹

富贵

养心殿

外门

莲花

纯净

植物图形在寺庙石构建筑中的运用

寺庙中的石构造型一般包括:山门、龙柱、石狮子、香炉、供桌、石灯笼、石栏杆、石鼓、石塔、佛像等。寺庙既是人类宗教信仰的皈依之地,又是历史文化的汇聚之所。中国人信奉佛教,因此佛教中的“五树六花”作为石构装饰图案在寺院中频繁出现。“五树”是指菩提树、大青树、贝叶棕、槟榔、糖棕或椰子,“六花”是指睡莲、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鸡蛋花和地涌金莲。”这些植物因其独特的形态被赋予了深厚的佛教内涵,常作为寺庙中重要的装饰图形归纳、组合,形成独特的建筑装饰元素。

莲花

牡丹

寺庙中的牡丹图形石雕

牡丹图形也常用于寺庙建筑中,是盛世之花,花大色美,乃众花之王,深受人们喜爱。苏轼在《常州太平寺观牡丹》中写道“武林千叶照观空,别后湖山几信风。自笑眼花红绿眩,还将白首对鞓红”用风趣的口吻写出了对牡丹花的爱。将牡丹花纹作为寺庙门内外侧的装饰起到装饰效果,同时具有象征意义,喻示富贵吉祥、繁荣昌盛。

门框两侧牡丹图形石雕

竹类植物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据佛经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悟道后,在鹿苑说法,居住在迦陵的竹园中。迦陵即迦兰陀,是摩揭提国的长者,迦陵归佛后即以竹园奉佛,为如来说法之所。迦陵竹园是古天竺的五大精舍之一,史称“竹林精舍”,即以竹林为奉佛的场所。寺庙中的石刻阿摩提佛像以竹子图形为背景,正式源于这个典故。

寺庙竹纹石雕

植物图形在石窟中的运用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植物装饰图案开始成为石窟艺术装饰的重要题材,常出现在石窟墙壁、佛像底座、龛窟、龛楣、龛沿或佛像背光中。唐代,植物纹样发展到繁盛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忍冬、莲花、石榴等佛教植物装饰图案,并且创造出了“宝相”、“卷草”等图案,增强了宗教艺术的表现力。

云冈石窟内石雕装饰内涵丰富,且样式多变。如窟壁上的带状装饰、窟顶藻井和顶壁间的二角垂幛装饰、佛像头光、背光、衣饰、台座装饰等。这些都结合了植物的图形且形式丰富,风格自然写实。植物装饰纹样主要有莲花纹、忍冬纹、卷草纹等,其中莲花装饰纹样大多分布在窟顶、明窗、拱门、台座以及石窟壁等位置,石头上雕刻盛开的团状莲花、覆莲边饰、束莲柱等组合图形。

云冈石窟莲花纹石雕装饰

莲花作为佛教最为特殊的象征符号,在云岗石窟中以单体莲花、莲瓣纹带、方格莲花及组合图案出现。其雕刻构图简洁、线条浑朴、主题鲜明。其中窟顶的莲花雕刻大多不超于两层花瓣且装饰较少,莲瓣造型简洁,与后期龙门石窟中莲花造型样式相异。

云冈石窟莲花图形二方连续石雕

由于异域佛教的传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每个历史阶段的莲花纹有着不同的形式与特点。云冈石窟在异域莲花纹传入之初,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莲花造型雕刻样式,并成为后期莲纹装饰范本而不断演化发展。如云冈石窟的莲花底座为对分式的莲瓣形态,瓣体饱满、被均匀划分为相等的两个小瓣,是北魏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型莲瓣样式。

忍冬纹与人物组合

忍冬纹与植物组合

忍冬纹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广泛运用与云冈石窟中石窟门的雕饰中,以写实风为主。如第六窟的忍冬纹装饰采用二方连续,向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左右对称,外框空白位置用小花来丰富构图,使画面更饱满;第十窟后室门上的忍冬纹饰为组合样式,之间夹杂形态各异的动物图案,S形曲线结构,枝蔓呈波状,双叶方向相反,空隙处亦有小叶点缀。

莲花石雕是龙门石窟中最具特色的植物石刻图形。莲花洞窟顶藻井有一朵举世无双的高浮雕巨型莲花,呈三层由里向外展开。主佛头戴高莲花宝冠,中间饰以忍冬、流云纹饰,婀娜多姿,生动传神。宾阳洞的窟顶也为莲花雕刻,但相比莲花洞中的石雕,主要体现平面化的装饰效果。石壁周围环绕飞天、植物叶片,丰富画面的构图,使整个窟顶和谐生动、相映成趣。

龙门石窟莲花洞-窟顶藻井

龙门石窟宾阳洞-窟顶藻井

敦煌莫高窟调研中发现花卉植物纹样作为一种装饰图形已经广泛出现,包括:莲花纹、优昙花纹、牡丹纹、梅花纹、宝相花、缠枝花卉、折枝花卉等图形。从第窟的浮塑《双树龛》开始,树木的形象就开始在莫高窟艺术中有所表现,出现了乔达摩·悉达多坐在树下思考的图形装饰。优昙花、莲花、曼陀罗花、山玉兰是佛教四大吉花。在敦煌莫高窟的佛像周围,能找到以这四种花,富有见花见吉祥的寓意。

敦煌莫高窟雕饰

炳灵寺自古以来为佛教圣地。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炳灵寺"之名。炳灵寺当中的植物图形在洞窟的壁画中体现的较为丰富,如利用西方的棕榈树叶形成鲜明对比的洞窟壁画色彩。

植物图形石雕装饰融入民居建筑主要是以植物的花、叶、枝干、果实等组成各类题材。在民居中植物图形不仅具有丰富的空间特色,而且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反映当地文化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它也是地域民风、民俗的物质载体。在民居中,这些石雕植物造型成为祭奠先祖神灵、祈盼生殖繁衍、驱灾避祸、祈祷幸福安康的一种符号。古人认为:“言不尽意”,“立象以尽之”,强调符号使用比语言思维更重要,久之形成了中国传统民居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民俗意境。

民居中石雕建筑构造包括石雕花窗、柱础、抱鼓石等。用石材制作的建筑构建具有历久弥新、环保、承载力强等多个优点,结合植物装饰纹样,使建筑实用与美观并存,充分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水准。

植物图形在民居石构建筑中的运用

石雕花窗又称仙居石窗、石镂窗,是民居住宅中常见的一种传统工艺。其工艺融合了浅浮雕、深雕、丰圆雕、圆雕、透雕等多种艺术手法,并结合石材特质形成了镂挖、起地、刻线、钻眼、打磨技等工艺技术。其制作流程可分为采板、打磨、画样、上样、雕刻、镂空、修光六道基本工序。

水仙花窗、落叶归根窗、松竹梅花窗

石雕花窗题材多样、雕功精美、意象繁复、构图精巧,反映主人的情趣志向和高尚品格。它体现出大自然与民族精神相结合的完美设计。中国传统民居中常常运用装饰图形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如牡丹象征富贵、兰花象征美好、月季象征希望、水仙象征吉祥。借助窗的石构艺术来托物明志和祈求吉祥,如有主人借助梅花纹、岁寒三友、冰裂纹、荷花纹以及四君子等植物图形来象征傲骨和冰清玉洁的志向情操,从而达到借物抒情言明志的效果。

植物图形在石雕柱础中的运用

石雕柱础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基本的构件,有鼓型、瓜型、花瓶型、宫灯型、六锤型、须弥座型等多种式样。宋、元以前比较讲究柱础雕刻,有莲瓣、蟠龙等图形装饰,以后则多为素平鼓形装饰,颇为简洁。

植物图形在圆柱、方柱的建筑结构上有不同的图形组织样式。在圆形柱础的结构上,通常以整幅的形式组织图案,如二方连续形式的折枝花卉、缠枝花卉等图形;在方形的柱础结构上,则根据柱体的面数来组织不同却又相互关联的图案来布置,如植物与鸟兽相结合、植物与水景相结合的故事性图形等。

民居中的组合柱础

“大自然中的植物总是安静少语,但她们的美并不孤独。植物具有几何意味的层次结构,在自然的作用下会使人在视觉上产生无穷的错觉美感。”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共同影响,植物丰富的图形变化在中国建筑艺术中得以丰富呈现,独具特色。宫殿建筑中通过牡丹、莲花等石雕装饰象征统治者神圣不可侵犯的王权;佛教建筑中通过“五树六花”、“佛教圣花”来传递宗教信仰;民居建筑通过梅、兰、竹、菊等植物石雕构件点缀厅堂,彰显其居住者的个人修养及显赫地位。这些保留的建筑石构艺术是当下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对中国传统植物图形的研究、历史文化传承、艺术精神塑造有着重要的启发与借鉴。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植物历史的内涵、

文化的意蕴、本土的气质,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