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俊美育,不能艺考了之

2025/1/15 来源:不详

范美俊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教育发展中美育的缺失

策划:李腾李振伟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的平衡发展问题也值得重视,比如当前学校普遍存在美育不足的问题。最近一则小学课本“丑得让人哭”的新闻令人侧目,对比当今和三十年前的小学课本,教材整体设计和插图呈现“粗劣”的感觉,作为启迪读物对儿童的审美影响可想而知。其实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学校,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到的动漫和绘本读物等也多有模仿欧美和粗制滥造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和今天美育在当今国人心中的地位直接相关,学校的应试机制把分数之外的东西淡化了,而家长和教师功利化的教育态度对美育产生不利影响。美术教育家何韵兰在一次采访中说:在我国美育目的是什么,从官员领导到普通百姓,大部分人是不清醒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显著增强,当今社会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但人的认识提升和品位增长不仅在于知识技能的培养,美育等多重文化因素同样起到深层作用,因而怎样提升美育并重视其内在价值很重要。本期话题请多位美育专家一起探讨教育发展中美育的价值和意义。

美育,不能“艺”考了之

□范美俊

艺术之于人的重要性无需讳言。古代的教育除了四书五经,还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和书可部分看作艺术教育。近现代以来,无论是蔡元培提倡美育、博物馆等公共设施丛生,还是课堂开设美术课及从小学到博士的课程或学历教育体系以及艺术升格为第十三个学科门类,这些情况说明社会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

但美育就没问题了吗?恐怕,不尽然。比如,国人似乎对集声色视听之娱的影视还有点兴趣,并不习惯去剧场和美术馆,学校的艺体课也大多是副科。就装饰家庭的书画来说,有些家里挂的东西堪称俗不可耐,书法多是大展宏图、和气生财等内容的江湖书法,而画不是牡丹、八骏图,就是下山虎、寿星童子,再或是五颜六色的集成风景,不但有雪山森林、汪洋大海和旭日东升,还有春花、迎客松和仙鹤。

国庆长假期间,我约亲友去成都市博物馆看“现代之路:法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展”,可他们不愿去。我就说有一张莫奈的名画《睡莲》哦,大家才勉强答应。坦率地说,那张粉嘟嘟的睡莲和其他展品相比显得很一般,但名气颇大,博物馆外排长队的大部分人是冲着它去的。我对亲友说:我算半个专家,看不懂的我可以试着解释。不过,他们并没有什么问题。

这不,前段时间美术进中高考的信息热闹了好一阵。一些自媒体文章言之凿凿:《教育部:美术纳入中考高考,年秋正式实施》称“以后孩子们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都要考美术”。似乎,美育欠缺的社会现实会因考试得以改变。对于促进美育含考试在内的任何措施,我举双手赞成,但估计培训机构会更加赞成。有的不惜断章取义甚至借用国家机关形象和马云的话盛赞该举措,高呼“艺术的春天来了!”好像现在的学生娃不学书画,既考不了学也找不到工作。还有文章蹭热点打打广告:《美术都纳入中考了,美术考级你怎能错过?》。而不少家长都感到紧张,怕培训班不够用。未来,舞蹈、戏剧、电影、设计等其他艺术门类也会排队进中高考吗?面对以上现象,有人直言:这不是艺术的春天,而是培训的春天!

毕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中国式父母的最大共识,他们也最乐意为孩子的升学花钱花心思,至于合不合理、是否有必要估计连想都不会去想。今年6月13日,教育部不得不就科学、美术纳入中高考辟谣,称“未发布过该消息”。写此文的时候,我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