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的栽培技术与繁殖方法

2025/1/21 来源:不详

一、植物特征及品种

芡实(睡莲科芡属),别名鸡头米、卵菱、鸡瘫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鸿头、水流黄、水鸡头、刺莲蓬实、刀芡实鸡头果、苏黄、黄实。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花期7-8月,果期8-9月。

芡实是芡属下唯一的一个物种,有南芡和北芡之分。南芡,也称苏芡,为芡的栽培变种,原产苏州郊区,现主产于湖南广东、皖南及苏南一带芡按花色分类,目前南芡常见的有紫花、白花和红花3种类型,北芡常见的有紫花和红花两种类型。但南芡主要作食品并出口,而北芡主要做药用。

(一)生态习性

芡实在我国分布很广,华东各省的面积较大,喜温湿环境,适应性强,喜温暖水湿,不耐霜冻和干旱,以土层深厚松软、富含有机质的湖荡土栽培为宜。

(二)生长发育特性

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全生长期为~天,水深30~90cm。适宜在水面不宽,水流动性小,水源充足,能调节水位高低,便于排灌的池塘、水库、湖泊和大湖湖边。由浮于水面的大叶片吸收阳光,抽出花,开花结果。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选择地处气候温暖、阳光充足的湖泊、池沼。要求水源正常,水流稳定,水质较肥,水深在60-cm,水底污泥层较厚的水段。选好后,划出一定面积,清除杂草,以待播种。

(二)繁殖方法

芡实用种子繁殖。

1.直播法直播法较粗放,出苗率和产量都很低,只有大面积湖荡栽培才用此法。4月上旬平均水温达16℃以上时即可播种,种子用量为每亩.5~2kg,播种方法有穴播、泥团点播和条播3种。穴播适于浅水播种,每隔2.3~4m挖一浅穴,每穴播种子3~4粒,覆盖泥土0.5cm左右,以保证齐苗。泥团点播多在水深超过0.5m且水生动物较多的湖荡进行,其方法是先用湿润泥土将3~4粒种子包成一个泥团,然后再按株行距把它直接投入水底,或通过插至水底的粗塑料管点播。条播是在水面按2.6~3.3m行距直线撒播,一般每隔0.7-1m播1粒种子,要求落子均匀,肥荡稀播,瘦荡密播。

直播法在水面出现芡苗初生浮水叶后,必须查苗补缺和移密补稀,每亩栽~株芡苗较为合适。其日常管理方法,大部分与育苗移栽法相同。

2.育苗移栽法

育苗移栽法虽较麻烦,但产量高,苏芡和小面积栽培均采用此法。

(1)浸种、催芽中下游地区于4月初(晚熟种可推迟10天左右,下同)取出贮藏的种子,漂洗干净后,用浅盆或其他合适的容器盛清水浸种。水深以浸没种子为度,需经常换水,日晒夜盖,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则在16℃以上。经7~10天,种子大部分发芽(俗称“露白”或“破口”)后即可播种利用小拱棚或大棚育苗,可提前到3月中旬催芽播种,移苗、定植也相应提前,这样可使植株提早进入开花结实期,减少开花结实后期的无效花。用这种方法一般可增产10%以上。其他栽培方法与常规法相同。

(2)育苗

前5~7天,在田中开挖好长宽各2m、深20cm的育苗池。清除丝状藻类、浮萍、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整平底泥,一般不需施肥。灌水10cm左右,等泥水澄清后,将已发芽的种子临近水面均匀撒播,每池约可下种5kg。种子不要陷入泥中,以免影响发芽和抽生的发芽茎(上胚轴)过长,移苗时种子易断落。育苗池四周要插好标记,防止被人践踏或搅混池水。芡苗心叶不能被泥埋没,育苗池中不能断水,水深随芡苗生长可逐渐加至15cm左右。

(3)假植

播种后1个月左右,当芡苗已有2~3片箭形幼叶时,即可移苗假植。1kg种子需40~50m2秧田,按此标准在移苗前把秧田准备好。秧田中灌水15cm左右,除尽杂草和有害生物,整平泥土秧田不宜过肥。在育苗池中移苗时,带子起苗,就地洗净根上附泥,须根理好后排放在木盆中,加盖遮阴。运到秧田后,将幼苗以株行距(40~60cm)×(40~60cm)移栽田内。移栽不宜过深,只要把种子和发芽茎栽入土中即可,切忌埋没心叶。芡苗要当天拔起,当天栽种,万一当天没有栽完,必须把它们浸泡在水中,第二天再继续栽。秧田不能断水,开始时保持15cm左右,返青后再逐渐加深至30~40cm。定植前按大田或湖荡水位,逐渐加深秧田水位,使芡苗定植后能适应深水的环境。

五、采收加工人

(一)采收

北芡(刺芡)全身有刺,采收困难,一般只收1~2次,采收时间为9月中、下旬。南芡除叶背有些刺外,全身光滑无刺适合多次采收。采收期为8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紫花苏芡)或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白花苏芡),每隔4~7天采收1次,分8~12次采完。采收适期,随产品规格要求而异。芡果成熟的标志为柔软、饱满,紫红色,光滑无毛,无黏液。如判断芡果成熟度有困难,可在芡果顶部剥出1粒种子进行检查。

(二)加工

将采摘的果实,堆集在一起沤烂其果肉及假种皮,然后放入清水中淘洗干净,捞出种子晒干,用机器脱去硬壳,取出种仁晒干即可。也可把干种子放入开水中浸泡,湿润至外种皮发软,快刀削切,取出种仁晒干。前一种方法加工快,适用于量大的加工,但加工出的种仁破碎较多,出仁率低,并降低商品等级。后一种方法加工较慢、费时费工,但种仁破碎少,商品规格等级高。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