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气质,藏在观赏过的名画里
2025/2/14 来源:不详一本沉甸甸的《懂名画的孩子有气质》,像是供孩子和大人一起探寻的宝藏--53位中外绘画大师的名作,幅可堪称世界名画的高清图片,同时附有众多的世界知名博物馆的介绍……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如果书读得太少,走到美丽的风景前也是食不知味,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形容,还不如先多看看优秀的科普书籍,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方能胸中有丘壑,方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除了介绍精美的画作与作家的生平,《懂名画的孩子有气质》在介绍不同的历史时期前配有清晰地时间轴,对于不同艺术风格及其代表作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于孩子而言,这是艺术启蒙的开端;对于成年人而言,这是一次艺术之旅的启程。其实在我看来,一些儿童启蒙书籍对于成人来说也是重温历史,重温知识的绝佳途径--语言言简意赅,内容考究,用来自己阅读也是非常合适的。艺术的熏陶有时是渗透在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的,灵感迸发往往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而不是在急需的时候临时抓取--即使天才也做不到每次都能“灵机一动”。
《蒙娜丽莎》世界闻名起源于它曾shiqie;《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本叫《戴头纱的少女》,后被一位作家取名,并在此基础上写了一本小说使得这幅画更为出名,但很多人认为画中的少女戴的并不是珍珠;米开良基罗一生热爱雕塑,却不得不留下了很多画作;我们熟知的达芬奇本名其实叫列奥纳多;莫奈的《睡莲》并不是一幅而是有余幅,并且很多都是在他视力出现问题后画就的;摄影的出现对于画家尤其是肖像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知名的画家也有自己的偶像,并且会在自己所接的委托里画下“彩蛋”向偶像致敬;肖像画的“C位”获取有两种方式,有一位画家没有循规蹈矩,画作流传后世,却使得他所接的委托越来越少;《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究竟谁是虢国夫人,有着不同的解读;《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并非节气,也并非只有北宋的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流传,长卷中隐藏着一位画家对于当时的忧虑,几乎处处都有伏笔...一幅幅名画背后都有着深切的含义,一位位艺术家背后都隐藏着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