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艰辛的艺术之路
2022/8/8 来源:不详莫奈是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光的画家。莫奈作为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奠基人,莫奈当之无愧。他辛勤耕耘,不倦探索70年,为人类留下了两千多幅油画、五百多件素描。克劳德莫奈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画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岁的漫长人生始终如一的将创作热情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其他的印象派画家,都是短期的探索者。莫奈常常可以从普通的风景中挖掘其魅力,他观察景物细致入微,对光线的变化十分敏锐,可以就同一处场景画出十几幅作品,如《甘草垛》、《睡莲》等。而这仅仅是为了表现同一场景的不同天气、光线下的不同表象,这是其他画家很难做到的。
年11月14日,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年11月14日-年12月5日),生于法国巴黎,童年在勒阿弗尔度过。父亲库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一位商人,在法国北部港口勒阿弗尔与他的姐夫合伙经营着一家仪器店。
年,莫奈5岁时,来到父亲的身边,并在父亲所在地法国北部港口勒阿弗尔上学。当时,他把学校视同牢狱,在悬崖和海边嬉戏的时光多于听课,故此学习成绩不佳,但他常常在笔记本上作素描,以老师和同学为对象画漫画,日积月累,倒也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不过,父母对此不赞成。几年过后,他的漫画居然开始在文具店里展出并且出售。年,莫奈15岁的时候,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他为自己作品开出的价格是每幅20法郎。
经过画商的介绍,这位少年画家被专门描绘海上风光的画家欧仁布丹所看中,二人从此结识。欧仁布丹动员他“学习用油画和素描来画风景”,开始莫奈并没在意,甚至是找借口有礼貌地加以拒绝。由于布丹的一片诚心,终于感动了这位少年。自学成才的布丹,习惯于在露天作画,这是在工作室无法比拟的,他主张“一定要去寻找自然的纯朴的美”、“要顽强地保留最初的印象”。对此,莫奈也深以为然,因为在他的内心里也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年,17岁的莫奈创作了《波尔多红酒》这幅漫画。
从年起,莫奈开始从欧仁布丹那里接受了不同于学院派的绘画思想,学习并动笔画外光画。欧仁布丹所强调的:要特别注意对所描绘对象的第一印象、要注意光,更是在他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就在二人一起到户外作画的过程中,莫奈创作了一些有关勒阿弗尔港、海港、日出、海上小船等题材的作品。其中的1幅还与布丹的4幅作品一起在鲁昂的展览会上展出。
在欧仁布丹的建议下,莫奈于年5月到了巴黎。来到巴黎,莫奈在那里见识到了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Courbet,-)、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BaptisteCamilleCorot,-)以及爱德华马奈(EdouardManet-)的创作。他认真鉴赏了他们的绘画长处,并且以惊人的速度运用了他们的成就。但莫奈并不是他们的追随者,而是一个反叛者。
年,莫奈进了斯维赛学院,练习人体写生。这个所谓的“学院”,不过是一间画室,斯维赛是它的主人的名字,这里既不讲课,也没有考试,只要交上一点钱,就可以画人体模特儿。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后来成为印象派的一些画家,如毕沙罗等,并创作了一些风景画。
莫奈并不想在学院完成他的学画过程,他只在学院的画室里呆了一段时间。当他遇到了巴齐耶(Bazille)、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Sisley,-)和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Renoir,-)以后,便劝说他们也放弃那些学院派课程。他根本不买各种理论学说的帐,而是发展出自己的一套绘画方法。
莫奈一生对造型漠不关心,他关心的是正确的层次关系。正是因为莫奈对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够轻而易举地表现出他所确实看见的事物,但也正因为此,他却表现不出事物的幻觉真实感。
他喜欢所有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从他的观念看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然而从他本性看,他却是一个幻想家。
年秋天,经抽签决定莫奈需服兵役。入伍后被编入法国的非洲军团。不久,即随军到了阿尔及尔。年初,因为贫血,莫奈从军营回到勒阿弗尔家里养病。这时他认识了荷兰画家琼康,并与琼康以及布丹一起从事创作。欧仁布丹作画的纤细,琼康对动感的重视,以及二人注意捕捉第一印象的画风,都给这位初出茅庐的画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医生提出警告,如果莫奈回到非洲,将对他的身体极为不利,11月间,莫奈的父亲向当局提出了免除独生子兵役的申请,在交付了一定的费用之后,莫奈再次到了巴黎。并进入了古典派画家格莱尔的画室。
在年,借复活节的休假之机,莫奈将同窗的画友带到了巴黎南郊巴比松村附近的枫丹白露森林,在那里进行创作。在外光下,大家创作了一批具有巴比松风格的作品。
《持阳伞的女人》,这幅作品是莫奈早期的印象技法画作。画面正中偏右站着一位撑阳伞的女士,而画面偏左较远处的就是她的儿子。这是一个晴天的早上,两母子在草地上漫步。整幅画只用了简单的蓝、绿、棕等自然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画中的女士占了画面大部份的空间,成为画的趣味中心。但左侧的小儿子与阳伞和女士也构成一个三角形,得到一个平衡的作用。虽然此画是莫奈早期的作品,但也可见他已很好地捕捉光影和画中的瞬间印象感觉。画中女士面部和上半身都用上较暗的色彩,表明是处于阳伞的阴影之下。而整个阳伞、面部、衣裙和草地上的阴影区,与女士衣裙上向光一面的光影形成对比(小儿子方面也一样),就如现实中看到的一样。另外,女士摆动的头巾和长裙上的绉褶也加强了画面的动感……
年6月,莫奈与卡米尔正式结婚。9月,莫奈将妻、子托付给布丹照顾,只身一人去了伦敦。在那里与杜比尼(Charles-FrancoisDaubigny,-)、毕沙罗相会,然后,和毕沙罗一起在泰晤士河及公园中作画。在参观美术馆时,英国画家威廉透纳(WilliamTurner,-)、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Constable,-)的作品,使其为之倾倒。为了给莫奈的作品找到销路,经杜比尼介绍,在这里认识了画商丢朗吕厄。此人对于穷画家们表示了同情,在经济方面从此一直在支援着他们。
年初,莫奈的父亲去世,他离开英国。在杜比尼的动员下,到了荷兰并滞留到年底。在阿姆斯特丹,他看到了日本的“浮世绘”版画之后,其中色调极富生气的风景画,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年,莫奈创作了日后扬名于世的《日出印象》。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莫奈的故乡勒阿弗尔港口日出的景象。在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这幅作品展出。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两幅画都没有标题。这幅画引起了很大争议,评论家嘲笑这幅作品说,它比画到一半的底稿都不如。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这幅画本不是莫奈画作中最典型的,但是,由于一位名叫勒鲁阿的评论家,在4月25日的《喧噪》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的文章之后,此画才名声鹊起。与这幅作品标题不无关系地,该文作者将这次展览会戏谑地称之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加之莫奈本人曾经表述过“我所画的不过是印象而已”这样的观点,以及以他为首的这批年轻画家,确实注意捕捉对描绘对象的最初印象等因素,尽管这些画家中有些人并不同意这个提法,但印象主义、印象派这个称号已经是不胫而走。以致在年第3次联展时,干脆将其用作展览会的标题。
年,回到巴黎后,在马奈的帮助下,莫奈在巴黎以北位于塞纳河畔的阿让特伊定居,并在塞纳河上建造了船上的画室。此时,与他一起创作的还有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Sisley,-)、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Renoir,-)。此后,他经常在船上的画室作画,目的是画出不一样视角的景物。莫奈采用了色彩分割的方法,也就是不将颜料混合的方法,令色彩共存,采用了这个方法之后,水面便产生了闪烁的效果。水面的闪烁就像照片一样写实,可是仔细一看,每一个波浪起伏都是用粗线条画出来的,运用了黑色、白色、蓝色、黄绿色这四种颜色。另外,莫奈还研究出了表现雪的光泽的方法。
在阿让特伊,莫奈度过了快乐的时光。这一年莫奈绘制了《阿让特伊的罂粟花田》。画中一个男孩和她的母亲在雏罂粟园里快乐地走着,他们是莫奈不顾家人反对娶进门的卡米尔和他的儿子。在后面见到的一对母子,也是卡米尔和他的儿子,据说这幅画,意在表示时间的流逝。画中柔和的光线和母子之间的互动,使幸福凝固在画中。关于莫奈的画,莫奈说,不要去捕捉光,而是直接让它照进画布。
年,莫奈的画卖不出去,经济上再次跌入窘境,他又向朋友们伸出了求援的手。为了节省房租,莫奈只好搬到乡下。年6月,在给马奈的信中他写道:从前天起,已身无分文,肉铺和面包房都不再赊帐。你能够寄给我20法郎吗?年3月,当卡米尔生下第2个孩子的时候,莫奈又面临困境,他在写给左拉的信中说:家中无法生火,妻子又在病中,昨天我跑了一天也未借到钱。在另一封信中又说:如果明晚我付不出6百法郎,我们将被赶到街上。在生活的重压下,加上长期与官方沙龙对立的结果,背离了当时被多数人维护的路线,这时的莫奈已在考虑如何适时抓住机遇,改善个人处境。
年的9月5日,卡米尔终因盆腔癌不治身亡,时年仅32岁。莫奈把死去的妻子逐渐苍白的脸画了下来。守护病中妻子的莫奈,极力想挽住妻子的容颜,于是忍着极大的悲伤为她画了《临终的卡米尔》。他后来回忆说,在卡米尔的病床前,我十分本能地对那已无表情的年轻面孔仔细端详,观察搜索死亡在她面孔上引起褪色的迹象,看到的是蓝色、黄色和灰色的细微变化。于是,萌生出一个念头,要为这即将离开我的爱人画最后一幅画。等莫奈画完画回过神来,为自己的罪孽深重懊恼不已。这位一生无怨无悔支持莫奈的女子,生前不曾拥有一件首饰。入殓时,莫奈将一枚刚刚从典当行中赎回的奖章挂在她的脖颈上,作为最终的安慰。
卡米尔病逝后,赞助商的妻子爱丽丝主动担起照顾莫奈和他两个孩子的责任,年,那年莫奈43岁,他们搬到塞纳河边一个叫做吉维尼的小镇上,至此再也没有搬离过,从此莫奈的画作鲜有人物出现,有的是漫无边际的大自然,虽然莫奈和艾丽丝生活的时间比卡米尔还长,不过莫奈并不爱画她,目前能找到的也只有《花园里的爱丽丝》了,这样熟悉的身躯又让人忍不住想起卡米尔。直到年过花甲,也就是年,莫奈52岁那年,才与爱丽丝结婚。如果说早期,莫奈与卡米尔的结合是出于爱情,那后期与爱丽丝的结合更多是出于责任,还有一种婚姻是最经济的生活方式考虑在里头,毕竟那个时候莫奈也还没有出名,经济并不宽裕。后期,莫奈一直在画睡莲。或许暗香浮动的睡莲,就是莫奈无数次在梦中出现的卡米尔,卡米尔并没有离开,一直活在莫奈的心里,永远都在。
进入十九世纪80年代,大海成了莫奈新的创作源泉。在距离莫奈的故乡勒阿弗尔30公里的地方,有个叫埃特尔塔的小渔村,此处因岩石和断崖交织出的壮阔景色而闻名。失去妻子后,莫奈感到很失意,而带给他活力的就是故乡这片大海。在此后的几年当中,在英法海岸及埃特尔塔等地,莫奈多次捕捉光与影的瞬间效果,创作了一批较之以前更富有冲击力的作品,为此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作莫奈的“埃特尔塔时代”。《埃特尔塔的崖》、《埃特尔塔的曼努普特》是这个时期作品中的两件。
自年,当43岁的莫奈(ClaudeMonet)在位于巴黎西面约70公里的吉维尼小镇Giverny上买下他的房子时,他似乎觉得他要在这里度过他的余生了。画家晚年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吉维尼小镇Giverny是法国西海岸诺曼底典型农村,位于巴黎沿塞纳河到鲁昂的中间。住所内环境幽美,景色宜人,有林荫路、花坛、池塘、小桥¨¨¨画家晚年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事实上,莫奈在此居住了43年之久,其间建成了他房前的小花园。
莫奈最喜欢画水。他在池里种了黄、红、蓝、白和攻瑰色的睡莲,他被睡莲的美深深吸引了,他对这些花的爱好,与日俱增,使他的目光从整个庭园转到水与花,前后将近30年,屡画不厌,并且越画越大越抽象。在他晚年所绘的巨幅油画前,观者会有悬身于怪异水世界上空的感觉,看着白云的倒影在睡莲巨叶间的水面滑过。莫奈晚年最得力的朋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法国总理克雷芒梭。有一天莫奈对克雷芒梭说,他想造一间陈列室,四壁满挂巨幅睡莲画,好让人在这炮火连天的世界里,有个可以静思的地方。克雷芒梭鼓励他进行这项计划。可是莫奈的目力日渐衰退,常因力不从心而忿怒地把画布割破,并曾有一两次说要放弃这个计划。忙得不可开交的总理听了,便从内阁办公室赶往席芬尼劝这位老人不要气馁。“画吧,画吧,不管你自己知道不知道,会有不朽之作的。”克雷芒梭没有说错。莫奈为纪念第一次大战休战献给法国,在巴黎橙园陈列的《睡莲补壁》油画,公认是莫奈最超卓的作品。他接受白内障手术后,目力颇有进步,因此得以在暮年继续作画。有时仍会暴躁而把画布割破。不过在得心应手的时候,他自知已几乎实现了少年梦想,把“不可能画得出的空气美”差不多画了出来。他86岁去世,死前不久,还一直画睡莲,他从写的信里还说他在一天工作中得到无比欢乐,他的视线已经永远离不开水面上的睡莲和水下的水草,离不开光与影的任何变化。
进入十九世纪90年代,莫奈创作了若干组作品,即“组画”,也叫“连作”。所谓的“组画”,就是画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画作。这大概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个特色。比如—年间,对同一干草垛,画家分别对在不同季节的早、午、傍晚的阳光下,物体所呈现出的不同色彩,进行了多达15次的描绘。在—年间,以同样的作法创作了“白杨组画”。
年,克劳德莫奈在其生前的最后居住地吉维尔尼安定下来后,便动身去了鲁昂,处理一件家事。画家在此捕捉到了一幅他在其绘画生涯中所见过的最美的图景之一——鲁昂大教堂。年2月至4月中旬及年,莫奈在两次大行动中为此教堂绘制了30余幅油画。他是从三个不同的位置画的。莫奈有关鲁昂大教堂的系列绘画立刻获得了成功。曾对他大加鼓励的收藏家弗朗索瓦德波向他买了一幅,并连同其他收藏一起捐赠给了鲁昂博物馆。在巴黎,虽然国家对克莱蒙梭提出的由国家将这批绘画全部买下的强烈建议未予理睬,作为艺术保护人的伊萨克德卡蒙多伯爵,却在年直接从画家手中购买了其中的4幅,并慷慨地将这些画交由国家收藏,从而使我们今日有幸能在巴黎奥塞博物馆一睹为快。
在十九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创作的组画还有《睡莲》。年11月,在丢朗吕厄的画廊展出莫奈的《池中睡莲》组画26件,获得极大成功。年,又在该画廊展出了刚刚完成的有关泰晤士河风光的组画。
年5月,继年莫奈夫人卡米尔去世后,他的第2位妻子阿里斯又先他而去。画家深陷于悲痛之中,视力也随之下降。
年,47岁的长子在长期患病后不幸亡故,已是高龄的莫奈更是形单影孤。在老朋友曾任法国总理的克雷芒梭的劝说下,莫奈在自己的庭院中建成了长23米、宽20米、高15米的大画室,并着手创作大型装饰画《睡莲》系列。
年3月,他决定将完成后的该大型装饰画捐献给自己的祖国,4月12日,他在“赠与书”上签了名。不久,由于白内障,画家几乎丧失了视力,9月,被医生禁止作画。转年后,经过手术,视力有所恢复。
年建成的桔园园形大厅,被誉为“印象派的西斯廷礼拜堂”。(西斯廷礼拜堂内有波提切利等名家壁画,特别是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更是驰名世界)按照死者生前愿望,在他去世的第2天上午,举行过简单的告别仪式之后,即将遗体安葬于当地莫奈夫人的墓地。送葬的除去一些艺术家外,还有当地的群众,以及克雷芒梭,期间并未安排讲话,献花等。大家在静静中送走了这位艺术大师。莫奈生前贫困交加,他死后年创作的作品著名的睡莲系列作品之一,“睡莲池塘”(作品法文原名为《LeBassinauxNympheas》)在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场上,莫奈创作的以万美元(约5.6亿人民币)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