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到的芡实会有淤泥酸臭味如何挑选芡实
2025/1/19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www.xxzywj.com/index.html
今天(5.12)午休的时候,在某视频网站浏览时,看到了一个关于芡实的科普的短视频,里面提到一个信息,说是有些时候买到的芡实是酸臭的,有种烂淤泥味,那是因为这些芡实是在河塘的淤泥里泡了很长时间,泡熟了以后才被采收上来的,所以吃起来会有臭味,千万不能要。
惊到我了!还有这种情况?!为什么要泡淤泥里呢?
虽然自己还没碰到过芡实有臭味的情况,但家里的芡实吃完了,正准备再买一点,可不能入坑啊。马上查资料!
新鲜的芡实(查啊查,此处省略一千字)
肇庆芡实的独特采收方式:“水下熟”
经过一番搜索、了解之后,发现视频中所说的这种情况好像是肇实的采收方式。但是再详细一了解,发现不可能:肇实这种“水下熟”的采收方式可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如果这样弄会有臭味,他们自己都不会吃的,也早就放弃这种方式了。所以应该不是肇庆出产的。
(另外在比较火的纪录片《老广的味道》里,还看到专门介绍过肇庆芡实这种独特的采收方式。感兴趣的可以去找找看。)
肇实,即广东肇庆产的芡实,主要分布在肇庆的鼎湖沙浦一带,盛产肇实已有数百年历史。因这里所产的芡实果实颗粒大,药力强,便有了一个用地名命名的名字:肇实。
年,肇实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据明代黄佐主编的《广东通志》记载:“芡叶似荷而大,实有芒刺,其裹如珠,鸡头实也,出肇庆”,由此可见肇庆于明代已有栽培芡实。
肇庆芡实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这种“水下熟”的采收方法:
一般的芡实,在其果实长熟时就摘苞取核,而肇实则是在果实成熟后,让其自然地跌落水中,浸得结结实实后才捞出使用,当地人俗称“水浸”或“水下熟”。这样的芡实成熟度更高,转化的淀粉含量也更多,营养价值也高,被称为“水中人参”。
肇实一般在春节前后播种,端午前后迎来花期,农历12月是收获季节,芡实塘水面白茫茫一片,采收时用特制的竹编肇实铲把浸在水中的肇实铲起来,在水中来回摇晃冲洗干净,带壳干燥连续晒上一周后贮藏,等要销售时才加工破壳卖出。
(江苏等地的芡实都是八九月份收获。)
另外,肇实表皮红褐色,有明显的蟋蟀纹,煲汤煮粥以后会开裂成菊花状,口感松化,汤色清白,味道清甜。
据说肇实的产量不高,不到全国芡实产量的1%,想买到还不是那么容易。
那么肇实为什么不像其他地方八九月份就直接采收呢?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呢?
原因是肇实有尖刺,不好采摘。那其他地方的芡实应该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啊?
继续查。我搜了不少图片,结果还真发现了一个点:芡实的果实外皮有的是带刺的,有的是光滑的。难道是品种不同?
再继续查。发现有个说法是:野生芡实是我国最古老的芡实品种,这种芡实的特点是浑身带刺,不易采摘,所以人们通过杂交技术培育了一个新品种,这个新品种芡实的特点是刺少,除叶背有刺外,其余部分均光滑无刺,容易采摘,颗粒大且产量较高,口感也比野生芡实软糯好吃。
至此,大概有一点点明白了。
另外,还在一个网站上发现了一个芡实有臭味的情况说明:
我就在想: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同样的采收方法,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不同的结果,这原因是不是就同“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一样,跟气候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先不管了,以后有机会再研究吧。
那芡实,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芡实,属睡莲科一年生水草植物,生长在湖泊和水塘之中,在我国已经有1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有种植。每个地方的芡实是如何种的,如何收的,是带刺的,还是不带刺的,作为消费者,我们真的是很难搞清楚。但是,我们只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般就不会出错了:
1购买时,如果遇到颜色发暗的,发黑的,大多是陈货,因为放的时间越久,表皮氧化颜色会变深。当季的新货一般颜色是浅棕色,会鲜亮一些。另外,如果想买哪个地方的芡实,可以了解了解那个地方芡实的采收时间,在新货上市时购买。我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是江苏、江西那边一般是八九月份采收,而广东肇庆这边是12月左右采收。
2购买时仔细闻闻味道,如果有臭味就不要买了。如果网上购买,可以选有运费险的,收到货以后发现有问题就退货,也不损失运费。
3有人说半开的不好,要买整粒的。我觉得说不好的,主要是感觉半开以后,容易受潮发霉变质,不太好保存。这么说也没错。但是,半粒的比较容易煮,我就买过半开的,前提是要新货,且保存得当,没受潮发霉。
4一分钱一分货,尽量选大的买。芡实是种子,越大说明生长发育得好,生发的力量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