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导览梗介莫奈和印象派人民资讯
2025/3/20 来源:不详“莫奈和印象派大师展”于年3月18日于上海外滩壹号开展,持续至年8月1日。我在年初就预购了展票,受疫情、展期等因素影响,两度推迟,可谓是心痒难耐、期盼许久。
展票价格不菲,但现场观感不错。我最推荐的是购买语音导览,这个展览合作的语音导览非常有趣,有别于一般展览字正腔圆的平铺直叙,幽默而生动,给观者梳理了莫奈和印象派两条线,一个好的语音导览能为观展带来成倍的收获和快乐,让观者和作品之间的沟通变得顺畅起来。莫奈和印象派的受众很多是青年人,语音导览也结合了一些当下时新的“梗”。
印象派整体注重个人感受和光与色的展现,较为明快,因此现场展墙是冷灰、蓝灰、紫灰调的结合,不抢眼,能更直观的展现画面色彩的绚丽丰富,这种较深沉的背景很百搭,而油画作品,往往有很富丽堂皇的厚重画框,印象派画面曾经被嘲讽为“未画完的作品”,这种展览视觉效果很“厚”,沉得下来。
莫奈《维莱兹港的塞纳河夜景》,年
展厅有61件作品,都是来自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的真迹,这个数量和真迹率相当可观。结合语音导览内容,展览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部分:对印象派的诞生有直接影响的艺术流派作品、莫奈成熟期的作品、印象派其他重要画家的作品、莫奈的睡莲等巨型花卉作品。这里我挑几件印象深刻的和大家分享,其余等待大家自己去发现。
莫奈的《维莱兹港的塞纳河夜景》和《维莱兹港的塞纳河》这两张作品,描绘了水天一色的河畔,近处的植被和远处若隐若现的拱桥,掩映在无波的水面。语音导览戏称为“换滤镜”,类似于《鲁昂大教堂》和《干草垛》系列,是同一角度,不同时间、气候的光与色感受,不只是在描绘实体的场景,而是表现画家那一刻的心境。而我的第一反应,以为莫奈在描绘杭州西湖的苏堤,甚至一瞬间联想到了西湖傍晚的凉风和垂柳,这种中西结合的感触很奇妙,也许这就是印象派画家传递出来的感受力,超越时空和国界的链接,带有情绪的喷薄感。
美术馆为了增进艺术作品和观众之间的沟通,展品之间的距离不算近,展陈上往往是散点陈列,这给了观者很大的思维发散空间,哪怕没有任何的艺术常识,当你站在一幅画面前,你的感受就是最重要的。不要怕自己看不懂,“无知”有时能激发最本真的感受力,当接受过一定的艺术教育,画面容易被拆解,你可能会从结构、颜色、笔触等诸多琐碎的模板中看一幅画,导致个人情绪效果被大大降低。
谈及画家,大家都不免好奇其个人生活,每一个都有浓墨重彩的故事。莫奈在人生低谷时,与他破产的艺术赞助人奥修德一家相互扶持,两家人八个孩子生活在一起,奥德修的妻子爱丽丝一直帮忙照顾莫奈病重的妻子卡米尔,就像每一部狗血电视剧一般,莫奈和爱丽丝最终暗生情愫。印象派中唯一的女画家莫里索是马奈的模特、挚友,两人交往密切,两人画风也互相影响,但当时的马奈与他的女家庭教师苏珊娜已结婚多年,结婚时孩子已经11岁了,几年之后,莫里索嫁给了马奈的弟弟。这些八卦不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往往能够让我们更加多维度地看待一个画家,一幅画传递的视觉信息是有限的,只有在了解画家的个人生平和性格,了解这种矛盾和冲突,体会其当时的创作生态,才能更好地和画作进行双向的沟通。
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年代,女性画家往往更多的扮演男性画家的模特或是助手这一身份,作品也会假托父兄的名义发表。莫里索作为印象派唯一的女画家是挺特别的,在印象派饱受诟病时期,批评家以“五六个疯子和一个女人”来形容这群人。莫里索凭借轻盈潇洒的笔触感受,注重光与色的研究,师从柯罗和马奈,《持扇女人》这幅画描绘了一位巴黎上流社会女性,衣着华丽,轻捏扇子的场景,笔触细腻,颜色明快,可见其画技的成熟和优雅。
毕沙罗的《冬季,集市归来》,一看到这张画我很兴奋,形式上是位“老朋友”,以扇面构图为画面。细细一品,这是当时印象派受日本绘画影响的表现,这种纸质水彩画是一种当时流行的异域风情,不少画家都尝试过。这里不得不提及19世纪日本所展现的东方艺术风格对西方绘画体系、审美的冲击,印象派许多画家都是日本文化的追捧者,尤其是对浮世绘的吸收融合,莫奈在吉维尼的花园也参照了日式花园的元素,他在其中完成了《睡莲》和《日本桥》系列作品。
展厅的最后放映了莫奈花园的晨昏,陈列了莫奈后期的巨型画作,其中有四幅不同风格的《睡莲》,四种不同的色系,很震撼,燃烧着画家的生命和抗争。这也是观众最为密集的场所,对很多人来说,莫奈可能是整场唯一广为观众知晓的画家。当然,通过一个莫奈来认识整个印象派,也算是一次不错的体验。
每次看到印象派,我都会想起学画的经历:初学色彩,画纯棕色的酒罐子,老师就让我仔细看看,是不是罐子的暗部带点红?仔细瞅瞅还有点蓝,有点绿?环境色还带点黄?说句实话,我最终也未曾看出,但我学会了什么颜色都加点,只能说比较遗憾。但可见印象派对光与色的追求,对后世风格的影响深远,现今考学仍需“在黑白中看出斑斓”。
整个展览的整体感受不错,莫奈显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睡莲》系列算是这次的“镇馆之宝”了,其他画家的作品也各有三四幅,但最经典的代表作并不多,展览更多展现了印象派的诞生、成熟和分裂的过程,少部分画家作品有捎带之嫌。例如新印象派的西涅克以点彩闻名,但很遗憾的是,现场只有他的水彩作品,画面很松动,但这一块大概只能算对印象派脉络的补充。
上海艺术展览极具规模,往往同一时间段有几十场展览。所以,这里补充几个选择展览的小技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