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最有品味的八卦,聊上下30000年的

2025/3/20 来源:不详

我家离观复博物馆很近,第一次去逛的时候,感觉无趣极了:玻璃柜里摆着的盘子、碗、瓶子、壶,名字特别长,朝代挺久远,但即便我贴近玻璃使劲看,努力去“研究”,却也只发现它们或花里胡哨或奇形怪状,实在看不出来多好看、多与众不同。

直到偶然听了讲解,才知道单就瓷器来讲,不同的釉色需要不同的材料、配方、火温、烧制手法,其中凝聚着无数工匠们的智慧与辛劳,以及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印迹,有些作品更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出世,独一无二。

北宋建窑银兔毫盏观复博物馆藏

此时那些之前看来平平无奇的锅碗瓢盆,就好像被施了魔法,在我眼中变得珍贵、美丽、震撼、令人感动,我突然明白——

“观看”和“欣赏”是有区别的,名著、剧作、艺术品、画作、音乐等等,几乎人人都会观看,但却需要一定文化、艺术、审美素养才能真正体会个中妙趣,若是门外汉,恐怕只能走马观花看个热闹罢了。

西方艺术对我来说,总似蒙着一层神秘面纱,又遥远又神秘:

我知道米开朗琪罗,但不太确定他是哪个时代的人;看过《断臂维纳斯》,但真没觉得她美得像神一样;我喜欢梵高,却从没想过他属于哪个画派;我吐槽过毕加索,因为真的看不懂……我分不清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发展,搞不懂巴洛克和洛可可之间的爱恨纠葛,文艺复兴大旗到底为谁而举?新古典新在哪里又古典在哪里?浪漫派和印象派又是什么意思?

直到看了《大话西方艺术史》,我这颗向往艺术的心终于有了着落:这本书太适合我这种入门级学员观看了!

大话西方艺术史(句句有梗的极简艺术史!)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78购买

01看最有品味的八卦,聊上下年的艺术

艺术史,少不了从时间线上,讲艺术各个时期的特点、代表人物、重大事件等等,想想就感觉有一种历史课必

备内容的枯燥感。然而,《大话西方艺术史》的打开方式完全不一样!

纸牌作弊老手by卡拉瓦乔

首先你品品这章节标题:“《画个圈圈诅咒你(艺术的起源)》、《你才是妈宝男呢,哼!(拉斐尔·桑西)》、《喝酒、赌博、打架的好孩子(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死在浴缸也就算了,还被全世界围观(雅克·路易·大卫)》、《光着身子野餐?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啊!(爱德华·马奈)》、《我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文森特·威廉·凡·高)》……”

有没有一种,虽然身处贵族晚宴,人人都礼服音乐红酒杯,但是你靠聊八卦就能轻松hold全场的爽感?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以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艺术作品为叙事切入点,从3万年前的壁画,讲到现在的波普艺术和超级写实主义。风趣幽默的语言让你一读就停不下来,作者把对宗教、文化、社会等背景的介绍,无缝融入相关艺术家和艺术品的故事里,而专业性的概念,比如雕塑的比例、画作的笔触、光线、构图、手法、构思、理念、创意等等,则穿插在叙述中娓娓道来,每每都能让我发出“诚然如此”的感叹,并且无需死记硬背就能印象深刻。

普鲁托和普洛塞尔皮娜by贝尼尼

比如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在24岁时完成的希腊神话题材雕像《普鲁托和普洛塞尔皮娜》,讲述了冥王普鲁托强掳大地之母的女儿普洛塞尔皮娜为妻的故事。

本书用一个标题就让我记住了这尊雕像的亮点之一:《胶原蛋白,弹、弹、弹!》,即在大理石的雕像上“普鲁托的手指深深地掐进了普洛塞尔皮娜的大腿,好像真的有了弹性一样。这种鬼斧神工难的不是雕刻技术,而是独出心裁的创意。”

02美是强壮或柔和,是写实或浪漫,是永恒的追求

什么是美?自从脱离了生存危机之后,人类对美就孜孜以求:

召唤使徒马太by卡拉瓦乔

古希腊时期战争频发,人们崇尚力量的美感,所以那一时期的作品中,更追求肌肉线条化的健美,比如《断臂维纳斯》;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一扫中世纪的严肃呆板的宗教画风,赋予圣母像最温和柔美的面容,比如《草地上的圣母》;巴洛克时期,艺术家们醉心于戏剧张力,《召唤使徒马太》仿佛是一场动态的戏剧;《自由引导人民》用浪漫主义手法渲染波澜壮阔的革命场景,而据说是全世界流通最广的画作《晚祷》,则用回归现实的方式,唤起了人们心中最质朴的感动……

可以看到,美并无一定之规,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民族,乃至有着不同个人经历的艺术家,他们对美都有着各自的理解,唯一不变的,是人类对美不懈的追求。

蒙娜丽莎by达·芬奇

为了让蒙娜丽莎露出年来,谁也猜不透的神秘微笑,达·芬奇用了“明暗渐隐法”:科学家技术探测后发现,蒙娜丽莎的眼角和嘴角竟然有将近40层的超薄油彩。薄到什么程度?

每层油彩的厚度不到两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五十分之一。

可以想象,达·芬奇在用手指一层层涂抹颜料时,该是怎样的专注啊!

03对远方自我的永恒追求

读完《大话西方艺术史》,我不禁思考:艺术是什么?

艺术家们用生命去寻找的、坚持的,到底是什么?

在肖像画必“美颜”的时代,伦勃朗用备受后世推崇的光线布局,将人们更真实的一面画了出来,却因此从人生的云端跌入谷底。然而他终究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理念去迎合大众,最后穷困潦倒、郁郁而终;为了捕捉光影最美的刹那,莫奈在26年里画了幅《睡莲》。75岁高龄时,在近乎失明的状态下,他创作出了橘园美术馆的《睡莲》系列,达到了自己的艺术巅峰;凡·高30岁开始画画,37岁去世,从40多幅的自画像里,可以看见他对绘画技法的不断探索和追求,也可以看到他这段艺术生命中的迷茫、焦虑、和悲伤。

大话西方艺术史(句句有梗的极简艺术史!头号艺术自媒体意外艺术,八年积累诚意之艺术意京东¥56.1购买已下架

艺术是什么?

我想,它既是作品,又是创作的过程,它包含可见的世间万物,也包含不可见的思想情感;它是意识也是无意识,是人间也是神域;它能到达所有想象力能到达的地方。

艺术,是艺术家对远方自我的永恒追求。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9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