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看懂莫奈了吗
2024/8/30 来源:不详治白癫疯办法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1/5419408.html
法国画家
克劳德·莫奈
印象派代表人物
克劳德·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在视觉观察方面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莫奈像个隐士,有时有很强的孤独感。这一方面由于他的性格使然,他生性沉默寡言,喜爱思索;另一方面,因为莫奈是印象派中的先行者,当他不得不单枪匹马奋力前行的时候,自然有一种寂寞寥落的感觉。
莫奈常常可以从普通的风景中挖掘其魅力。莫奈观察景物细致入微,对光线的变化十分敏锐。莫奈可以就同一处场景画出十几幅作品。如《谷堆》《睡莲》等。而这仅仅是为了表现同一场景的不同天气、光线下的不同表象,这是其他画家很难做到的。
“如果说梵高是艺术世界孤独、痛苦、绝望的典型,莫奈则正相反,他的世界温暖明亮,洋溢、流动着幸福愉悦的光彩。”
作为印象派开山鼻祖、近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之一,克劳德·莫奈在全球拥有无数拥趸。
很多人喜欢莫奈,是因为他画笔下的世界贴近大家的向往,贴近大家对于生活的理解与期盼。
但其实,画作背后的故事远非看起来那般悠闲愉悦、风轻云淡。
清晨,笼罩海面的氤氲薄雾尚未散去,一轮红日正由地平线处冉冉升起。
这“页”莫奈在法国勒阿弗尔港留下的黎明日记,在多年后的今天被公认为印象派的开山之作,于西方艺术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在它所诞生的19世纪——那个盛行古典画风、崇尚诉说历史或社会悲剧的年代,《日出·印象》显然是离经叛道、格格不入的。
彼时,长期闷在昏暗画室中的学院评审们,未曾留意过外面世界的光是如何斑斓多彩。他们无法理解这幅没有明显阴影和轮廓线的油画,甚至有评论家嘲讽道“糊墙纸都比它完整”。
但事实上,这恰恰是一种突破。
莫奈一反过去追求物体轮廓的传统画法,用轻快的笔触抓住了稍纵即逝的光影效果,将瞬间印象永驻于画布之上,人们的视觉体验也随之被改写。
没有人会想到,因为一幅饱受奚落的《日出·印象》,史上最重要的画派——印象派诞生了。
印象派画家纷纷来到户外写生,深入原野、乡村和街头。他们记录风,记录云,记录水波荡漾,记录自然万千。
而莫奈,作为印象派的开拓者,也开始尝试采用更即兴、大胆的方式描绘风景。
《荷兰的郁金香田》是莫奈于年第三次荷兰之行时留下的沿途随笔,也是他在该时期的典型代表作之一。
画中,无数朵绚丽的郁金香正随风摇曳,而远处,一架古老的风车正默默守望着花田。
户外创作,其实并非想象中那样浪漫惬意。
为了直观记录下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莫奈必须和日光赛跑,用极快的速度、模糊的轮廓线营造强烈的动感。
颇有趣味的是,当我们眯起眼睛看这幅画时,会有种风车在转、云在跑、河水在流的视觉效果。恍惚间,甚至让人分不清楚面前的究竟是画还是现实。
和很多终其一生失意潦倒的画家相比,莫奈或许算幸运的。
历经半生的嘲讽困顿,他的画风终于被大众认可,迎来事业的柳暗花明。50岁时,声名大噪的莫奈已有颇丰收入,如愿来到风景秀丽的吉维尼小镇隐居。
在那里,他依照自己的喜好,挖掘人工池塘,并在池中筑起日式小桥,种下一汪睡莲。
眼前诗情画意的美景,成为莫奈的灵感源泉。年开始,他画下第一张日本桥,孜孜不倦地用不同形状的线条和鲜丽色彩,描绘日本桥在阳光直射下的瞬间印象。
莫奈有一个独特的绘画习惯:一段时间内他会专注于某个特定主题,反复观察、思考。截至年,莫奈共为日本桥创作了18张油画,季节、天气虽有差别,却无一不生动别致。
但好景不长。
由于常年在户外写生、眼睛长期暴露在强烈日光下,莫奈的视力不断减弱,患上了严重的白内障。
蒋勋说,“放眼艺术圈,许多画家在四五十岁时达到高峰,接下来就是下坡了,或完全终止创作,或只是重复自己”。而几近失明的莫奈,却凭借对色彩的记忆,在八十岁高龄时再次创造了自己艺术生涯的高峰。
《睡莲》是他为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后赠礼。
据统计,在晚年生涯中,莫奈共创作过幅名为睡莲的画,同睡莲相关的画作更是高达42幅。
即便是在那段最晦暗的日子里,莫奈也坚持保留住了光影的亮度和色彩的丰富度。
“我要画出一片没有边际的水,有云影,有睡莲,还有无处不在的光在流动”。
如你所见,这位如中世纪修士们抄经书般执着的老人,最终克服了身体极限,将心愿完美实现......
是的,所有不可多得的臻品,背后定隐藏着对技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这位最耐得住寂寞、将一生热情都倾注在印象派技法的大家,让我们明白了:一件事,若要认真钻研起来,便是一辈子的学问。
—END—
来源:一条
(版权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