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middot印象
2022/7/9 来源:不详北京专业权威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他迷恋阳光,热爱自然,用数十年的时间,画同一场景的不同瞬间。他坚韧而勤奋,毕生创作了两千多幅油画、五百多件素描,直到生命终结的前一天……
他用一生专注一件事:追逐光与影。
年的今天,法国画家、印象派大师莫奈诞生。共赏名作,那“不可能画出的空气美”,你看到了吗?
△德彪西《大海》片段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鼻祖,莫奈的印象派画风对他的音乐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
(.11.14-.12.5)
我想用一种鸟儿唱歌的方式画画。
——莫奈
作品●莫奈
一生只画一佳人Camille(WomaninGreenDress),
赏析:年,莫奈用几天的工夫完成了肖像画《穿绿衣的女子》,模特是他的恋人卡缪。莫奈对造型的淡漠态度,使他赋予这个女子的动势和她的裙子上光的颤动以特殊的说服力。
Camille,
画中的卡缪后来成为了莫奈夫人,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画过的女子。她与莫奈在一起的日子里充满困顿、挫折,直到盛年病故。莫奈为她创作了《撑阳伞的女人》《红围巾》、《临终的卡缪》传世画作。卡缪生前不曾拥有一件首饰,入殓时,莫奈将一枚刚刚从典当行中赎回的奖章挂在她的脖颈上,作为最终的安慰。
光是画的主角HaystackintheSnow,
Haystackswhitefrosteffect,
赏析:第一任妻子去世后,莫奈重新组织了家庭,定居在巴黎市郊外席芬尼的一幢农舍里。年夏末的一天,他和继女白兰到屋后山坡作画,画的是夕阳下的干草堆。15分钟后,光线变了,使他无法继续,于是叫白兰回家去再拿块画布来,不多时,他不得不再换一块。著名的《干草堆》系列油画就这样产生了。莫奈一年四季,晨昏早晚都画这个干草堆,出门时带着十几块画布,随光线或天气的改变而一块块地换着画,直到年完成整个系列。
画出空气的美WaterLilies,
WaterLilies,
BlueWaterLilies,
赏析:莫奈搬到席芬尼后不久,就引溪水筑池,在池里种了黄、红、蓝、白和攻瑰色的睡莲。他对这些花的爱好,与日俱增,屡画不厌,一生画了幅睡莲。在他晚年所绘的巨幅组画《睡莲》前,观者会有悬身于怪异水世界上空的感觉,看着白云的倒影在巨叶间滑过。莫奈终于实现了少年时的梦想,把“不可能画得出的空气美”画了出来。
《睡莲》组画始于74岁高龄,持续12年,直到86岁他去世的前一天为止。这是一部宏伟史诗,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第九交响乐”。
《莫奈的眼睛》
(作者/蒋勋本文有删减)
他用“肉眼”观看人间,有了最初的成就。
莫奈生在巴黎,5岁跟随父母迁居诺曼底哈弗港。他中学时代就不喜欢读书,却迷上了画漫画。莫奈15岁左右在诺曼底就以漫画小有名气,也可以在绘画文具店橱窗展出作品,卖给外地来的观光客,赚取生活费。哈弗港有海港的活泼,各色人种来来往往,莫奈用敏锐的眼睛,快速勾勒人物特征。他画表情夸张鼻子通红的谐星,他画头上缠条纹方格布巾的非洲黑种女人,他画叼着大雪茄烟的绅士——这些人物与少年莫奈都无深交,他一眼看到,快速勾勒,头大身体小,抓住特征,夸张特征,博观众一笑。
莫奈用他聪明的“肉眼”观看人间,“肉眼”犀利准确,使他有了最早的绘画成就。
△青年时期的莫奈
学会了“天眼”的广阔包容,才学会了谦卑。
18岁时,莫奈认识了大他16岁的画家尤金·布丹。尤金·布丹在诺曼底哈弗港海边画画,他是法国最早从室内走向户外的画家。他在画面上画海景,常常留出三分之二以上的空间描绘天上一朵一朵云里变化万千的光线。布丹的画也在哈弗港橱窗展示出售,他因此认识了在刚刚崭露头角的莫奈。布丹邀请莫奈跟他一起到海边画画,一起看海面上的光,看天空的光,看光在日出日落的时间里惊人的变化。
莫奈一生重复表达对布丹的感谢,他说,布丹是我永远的老师。他说:没有布丹,就没有莫奈。
BeachatSainte-Adresse,
莫奈学会了布丹长时间坐在海滨的孤独安静,学会布丹在浩瀚的光前面收敛少年轻狂的“讽刺”,学会一整天看海面的光的变化。看着光的变化,觉得沮丧,画不出来,觉得无能为力。然而正是这种沮丧,让原来得意于自己犀利“肉眼”的莫奈,学会了“天眼”的广阔包容,学会了谦卑。
不知道自己渺小,或许永远看不到伟大。
注视着塞纳河的光影变幻,他有了一双“慧眼”。
莫奈在20岁到了巴黎,带着被布丹开启的眼睛,看着都会的繁华。25岁时,他爱恋上画室模特儿卡缪,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关系。直到他们的儿子三岁时,他们才被容许正式结婚,莫奈仍然在生活的困窘潦倒中。HousesontheRiverbankinZaandam,
莫奈沿着塞纳河日日写生,他把画架立在河边,等待日出,等待第一线曙光从河面升起,等待旭日的光在流水里的闪烁,他抓起画笔,快速书写,留下了《印象·日出》这件划时代的名作。
《印象·日出》参加国家竞赛,还是落选了,评审觉得粗糙没有细节。35岁左右的许多画家,忍受十年的落选,决定自己办一次“落选展”,对抗始终不能面对自己时代的保守的官方美展。这是“印象派”团体第一次的集结展出。
ImpressionSunrise,
《印象·日出》年展出,被报纸报道,充满讽刺的批评文字,选用了“印象”这样的字眼嘲讽莫奈,也嘲讽一个时代全新的美学努力。
讽刺,因为太酸,有腐蚀性,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却不能正面建立有意义的事。
但是,没有人想到,“印象派”名称,从讽刺而来,却成为了历史的碑记。莫奈因此被称为“印象派的命名者”,然而大家常常忘了那位存心讽刺的批评家的名字。
他用世人不容易了解的眼睛看着时光里的物质,那是一双穿透一切的“法眼”。
年,莫奈以圣拉札尔火车站画了一系列作品,年他又以巴黎世界博览会旗帜飘扬的蒙托哥街画了一系列作品。他面对着汽笛鸣叫、冒着浓烟向前冲来的火车头,他试图一次一次记录下那在月台上等待出发的狂喜。StLazarrailwaystation,
然而,莫奈在年面临他生命一次重要的转折,与他生活在一起十数年、生了两个孩子的妻子卡缪罹患重病。卡缪临终弥留,莫奈守在床旁边,快速记录下妻子的面容,躺卧在病榻的妻子,交握着双手,闭着眼睛,脸上的光,逐渐消失,消失在一片一片快速逝去的暗影中。这个莫奈熟悉的肉身,这个长年一直在莫奈的画中出现的肉身,这个莫奈曾经爱抚拥抱的肉身,这个不听医生警告、忍痛生下第二个孩子的肉身,就在莫奈眼前,霎那间要烟飞云散。
一生都在努力追寻光的画家,仿佛忽然领悟,原来光如此留不住,光在自己最爱的肉身上一段一段消逝,一丝一丝消逝,梦幻泡影,不给画家一点点留住的可能。
CamilleMonetsursonlitdemort,
莫奈在卡缪去世后,沉寂一段时间,一位收藏家的妻子爱丽丝为他照顾两个幼儿。爱丽丝自己有六个小孩,丈夫破产,逃亡比利时。爱丽丝和莫奈,仿佛相濡以沫,在乡下找到栖居之所,带着八个孩子,开始了新的生活。
从年到年,长达七年,莫奈走在席芬尼的旷野中,持续只画一个主题“干草堆”。莫奈在黎明等待干草堆上第一道曙光,在夕阳里等待最后一线阳光消逝,看到月光照亮草堆的轮廓,看到大雪覆盖着的草堆。一个最卑微平凡的主题,不像风景的风景,莫奈看到了,没有讽刺,没有批判,甚至没有要“抓住”的欲望野心,他回复到单纯的看,好像希望看到物质的本质。
△莫奈46岁时的自画像
一定有一种眼睛可以看透物质的本质吧?那些在光里消逝的物质,那些如此具体的肉身,到哪里去了?
可以看到吗?莫奈用世人不容易了解的眼睛看着时光里的物质,他在修行自己观看事物的另一种能力吧?
“干草堆”系列持续创作了七年。此后莫奈的作品常常是在长时间对同一主题的重复观察。他最后持续最长时间的系列创作是“睡莲”。
在生命最后的那些年,他关闭视觉,用一双“佛眼”,依凭心灵自由创作。
年开始,莫奈在席芬尼农村找到一处地方,租了一块农田,把谷仓改成画室,开始画附近的风景。莫奈卖画,逐渐有了收入,把农庄买下来,栽植花木果树。他一直向往东方,因此开辟水塘,引水渠种植睡莲,水塘四周栽植垂柳。他看过日本浮世绘版画,向往画中拱桥的优雅,就在水塘上也建造了一个“日本桥”,桥拱上攀爬着紫藤。△工作时的莫奈
他是为画画,开辟了花园,而花园也变成他重要的作品。莫奈花园是一个画家心灵的净土。
70岁以后的莫奈面对生命更艰难的功课,年,妻子爱丽丝去世,年莫奈右眼因白内障失明,年长子去世。接下来是长达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莫奈孤独地面对他的花园,视力模糊到无法选择颜料,他常常要询问助手:这管颜料是什么?
他没有停止创作,他在同一个时间画好几张巨大的画。花园外面炮声隆隆,他在盲人般的黑暗里摸索著光,摸索着色彩。
△晚年的莫奈
莫奈在年83岁高龄动眼睛手术,恢复了视力,他绚烂的色彩像喷出的熔岩,浓郁纠结,已经成为医学与美学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