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猫还是救画,两者孰轻孰重抉择的标准到底
2025/2/16 来源:不详人的选择经常陷入两难之中,鱼与熊掌经常不能兼得。
选择是困难的《奇葩说》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辩题:如果你身处火海之中,同被困的还有一只小猫和一幅名画,你有时间可以顺利逃出去,但你只能带走一个,选画还是选猫?看到这个辩题,真的进入了“囚徒困境”。就像被问到:你的爱人和你的母亲同时掉入河里,先救谁一样困难?为什么呢,猫咪是活生生的生命,而名画则价值连城。一部分人会选择猫咪,因为生命高于一切;一部分人会选择名画,因为名画承载的历史价值甚至高于生命。
可爱的猫咪清明上河图我曾经拿这个话题问过五口先生:他下意识的选择是猫咪;然后我说如果那副画价值超过10个亿呢,如果是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呢?他立马说:选价值大的那个,选画。我说你真冷血,如果这个不是猫,而是你的亲人呢,你选哪个,他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亲人。
五口先生的“选择障碍”其实完全可以理解,对生命的尊重让他选择猫咪;皆为利往的人性让他选择了名画;当然亲情的至高无上又毫不犹豫让他选择了亲人。
01名画:历史的印记价值连城
我记得,当时詹青云作为选择名画方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虽然这幅画没有生命,但在历史的时间轴上,她作为恢宏过去的见证人,我们构建了她的生命,她在给现世的我们讲述根的意义。这时,我想到敦煌,想到道士塔,想到王羲之的真迹,想到张大千,想到徐悲鸿,想到圆明园被掠夺的宝贝,那么多爱国人士倾尽全力去买,去求,也要把这些文物重新带回国家的意义。这个时候的名画,是历史的代言人。
我们必须回到过去,才会知道原来树叶曾经是树的一部分。
树叶是树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选择救名画的意义。名画不仅仅是一幅画,她是鲜活动态的表现了我们的祖先曾经想要表达的诉求和价值,她沉淀了曾经。如果是清明上图,长轴的画卷,就是北宋百姓的历史地图,比所有传记都要生动,毕竟传记更多的是统治阶层希望留给后世的印记,也许真实性是要打折扣的。这样的画,我想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去选择保护她。因为我要认识我们华夏儿女的祖先,我想寻找我的根,这是一种义无反顾的选择。这时,我只能和猫咪说一声:抱歉,请回到喵星球,忘却痛苦。
02猫咪: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曾经记得80年代一个红遍半边天的讨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为了救一个跌入粪池的90岁的老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那个歌功颂德的年代,这样舍己为人的案例应该是被学习的榜样。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让大家学习的榜样,却有人提出了质疑:这样的牺牲值不值得?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都在探讨这个话题。
值不值得?
值不值得重点大学的大学生,风华正茂,国家的栋梁之才,应该为中华民族的事业大展拳脚;而风烛残年的老人,90多岁,确实为社会也做不了什么贡献,如果从这样的价值天平来考虑,确实是一边倒的。但关键是:生命价值衡量的标准是什么?是年龄吗?是对社会的贡献吗?是存在的意义吗?20多岁和90多岁,存在的价值是否能被割裂,能被取舍?
同样,在高等生物人类统治的地球,是否可以随意评定其他生物的生存和死亡。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而蚂蚁眼中的世界仅仅是二维,它的世界仅仅是平面的。但对于四维的克莱因瓶,人类又有多渺小呢?
克莱因瓶在火场中,猫咪是活生生的一条生命,芸芸众生,生命都是平等的,没有卑贱之分,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渺小的。即使代表历史价值的名画,也只属于过去,属于消亡;而原本可以活着的猫咪,才是现世的意义。所以,选择带走猫咪,让它活下去,是最好的选择。这时,只能对名画说一声:对不起,历史的传递者,请回到历史的长河中。
03抉择:每种选择都有特定的意义,无需平衡
对于这个辩题,其实很有意义。人生有太多的不可兼得,人生有太多的痛苦取舍,我们多想两全,但事实就是这样令人嗟叹。重要的是,我们无论做何种选择,只要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就义无反顾地去做,无需多想,也无需蹉跎。
做正确的事猫咪和名画,都有各自的存在的价值,也有各自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