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接云涛连晓雾乐清白龙山环线记行温州古

2025/4/1 来源:不详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s://m.39.net/disease/a_t3ceu27.html

作者|罗山行者戴建达

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的这一天,凌晨的一场滂沱大雨未能阻止大罗山登协的53名驴友去乐清白龙山环线徒步。走进雨后的白龙山,似乎走进烟雨迷蒙的仙境。

站在溪西村的白龙山登山口,一条宽阔的花岗岩登山步道延伸至高山与云雾深处。灰色的门台边上红色的"白龙山森林公园"几个大字赫然在目。清新空气中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树与草的清香,夹杂着雾气的飘渺。激动的山友们在一阵欢呼声中来了几张集体照之后,马上投入大山的怀抱。

雾气穿梭于林间,给山色披了白纱,随风飘动勾出了缕缕轻盈的优美曲线。行走其中,树影婆娑,人影憧憧,这才感觉到朦胧迷离。一路上行,喘气声渐响,汗水加雾气,热热的,冰冰的,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雾水。

时而有亭台轩榭,掩映在青山绿树下,朦胧在白雾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梦幻般的歇息之所。此刻置身于山林间,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但又觉得自己和自然的亲近,与天地的亲密,又是一种兴奋与舒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白龙山之名可谓与"仙""龙"兼有关联。白龙山之名源于下列传说:南宋时期的某一天,峃前村有一村姑在村口溪头浣纱,见水中一石,状如卵,文采光莹,取置口,复浣纱,不觉吞之,其腹异常,自是有娠,父母疑其有外慕,为父母所不容,赶出家门,居于村后的北大山(后称白龙山)的江家窟处,后诞白龙而成白龙圣母,村人由此立宫祭祀,庙称白龙圣母宫,村人为祈佑风调雨顺,年年祀奉,白龙圣母屡屡显圣。

于是,山被称之为白龙山。我们行走在登山步道之上,穿雾而行,如处仙境。这缥渺的晨雾,给我们一种神往,更是一种新奇,它带着喜悦,萦绕着激动,更寄寓着希望。

山越高,雾越浓。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使人有种飘飘然乘云欲归的感觉。接近山顶,进入一片柳杉林,湿漉漉的石径,蜿蜒在树下,身感丝丝寒意。

整片树林笼罩在白雾中,树影迷蒙,时隐时现美仑美奂的神奇。同去的山友走进树林,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有时只能听见他们杂乱的、时断时续的脚步声,只能在靠近的一瞬间,才能看清楚他们的面孔,一会儿再看时,他们的背影仿佛进入了虚无缥缈的“仙境”之中……

走出树林,登上山头。一石砌庙宇依山而建,为白龙圣母庙。其俗称石板宫、灵惠龙宫、崇顶道观、天成道观、上宫,古名纯顶寺。这里也是白龙山最美的景区之一。

白龙圣母庙背枕白龙山主峰连霄嶂,背后山巅大石相叠,犬牙交错、洞隙纵横。庙后上背巨石陡立如壁,刻有郭仲选题写的“白龙山”三大字。字迹朱红显目、遒劲疏野、力透山背,偌大的题刻与庙观浑然一体,气势如虹。

此庙观建于宋咸淳年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代修整,现存有道观大殿3间,建筑以石筑就为主,石柱石墙石楼梯,古朴韵味十足。观前立有几块石碑,一书"龙蟠绝巘度仙关,石上谈玄紫气间,万古沧桑归道一,云中恍惚见连山"诗句。站在道观宝殿前的平台上鸟瞰,群山秀水的灵气尽聚一处,确是修行养心的洞天福地。

观内一老者热情地招呼我们,并为我们提供开水,正为带水不足而发愁的山友,在山之巅能得到这么一个饮水给的难得机会,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正值午餐时间,我们借观内木凳在殿前平台排出露天餐厅,摆出各自携带的熟食佳肴,围成一团享受着登山饥饿后的那种特有的美味。

经过长时间的登山劳累,各位胃口大开。此时没有了在大雅之堂之下那种拘束,以天为盖,以山为席,大家可以大口的吃肉,尽情的喝酒。为放飞心情干杯,为登上山之巅豪迈。

尽管没有山珍海味,但在大自然的餐桌上,迷蒙的雾气,深的山涧,梦幻的山色,连绵的山峰使我们在这特别的环境里享受着一种美味的精致与绝伦的幸福。正有着观前对联所书"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之逍遥。

酒足饭饱之后,告别石板宫,沿一石径行几十米便接近白龙山顶峰,山上各种造型的巨岩怪石目不睱接。这就是白龙山最高峰——龙凤峰,也叫连霄嶂。龙凤峰整个山头就是个大乱石堆,乱石不方不正,不规不矩,堆得杂乱,犬牙交错,叠得潦草。

乱石堆下有个洞口,匍匐着可以进去。此洞叫龙凤洞。我们放下登山包,伏身进入,豁然开阔,又攀岩上去,洞中有洞,时大时小,奇峰怪石,一路相随,可以达到峰顶。由于崖壁地面湿滑,上顶困难重重,我们只好放弃攀顶,原路返回。出洞口,站路上观看连霄嶂,叠石、岩笋、石门等铺陈在一面山坡上,嶙峋疏朗,形成天然的磅礴气势,给人以视角冲击。见峰前立有一石碑,草书碑文,经奋力辨析为(清)戴朝元巜游龙山》诗:

振策龙山顶上游,欲穷名胜更登楼。

晴岚涌翠开图画,孤嶂撑空逼斗牛。

万壑松涛檐外落,九天烟雨望中收。

豁开眼界知多少,千里长江作带流。

从连宵嶂向西行,云雾缭绕间又现一堆造型奇特的乱石,一块巨石横卧在一块竖立的岩石上,大半凌空,与侧面岩石对峙,历经风雨飘摇却依然稳固如磐。此峰应叫九州岩,也称"仙叠岩"。九州岩四周奇峰突兀,怪石千万,如观雁石、木鱼岩、观音岩真不愧为"拟上仙岩览九州,满城风雨一齐收"。

九州岩可以说是白龙山之最出名景点之一,许多山友匆匆下山,与之擦肩而过,实为可惜。追其名由,其间又有着神奇传说。清人吴永佶《白龙山志》云九州岩,在凫湖东,巨岩大亩许,三叠,高百十丈。旧传仙人堆之以望九州,鞭石途中,遇老姥,问曰:“见吾牛否?”答曰:“奔石也,牛吾不知。”又问:“见羊否?”曰:“奔石也,羊吾不知。”石遂止。

余石累累尚在近处,竟未叠成。今登之,祗可望温州一郡,九州屈指可数。”“堆之以望九州”,可惜仙人鞭石途中,被老妪点破,九州岩未能堆成,余石垒垒,尚在近处。今我们登之,因大雾漫漫,虽未能览九州之态,尤可赏奇石之姿,心亦足也。

下山的路途也风光无限。一路上龙门石阶过龙门,体验一下龙步青云的感觉,过鼓钟岩,至青云道观,此观坐北朝南,后有道冠岩,前有笔砚池,池中水草睡莲,秀丽绝俗。观前右转,在超然亭前,面对大自然的巨石叠磊、造型奇特的山巅石阵,也深深感受了一番超然的神韵。

折回前行,到"不是人间"牌坊,确实惊喜一阵,不是人间那就是仙境了。路边的大理石刻巜登山歌》,书法飘逸,清新隽永,来不及细细欣赏便匆匆下山。见老山官殿,樊梨花庙,胡仙宫等庙宇,都建于风光秀丽之处,着实让我们感受一番道教洞天福地的魅力!

忽闻水声潺潺,道边峡谷清泉击石,音韵阵阵,时而流水叮咚,嘤嘤成韵,时而亭台水榭,瀑布成群。胡仙宫下去一条长长的的水龙伏着陡坡缓缓而下,尤如白龙游走于坡崖之上,胜为壮观。在山坳处小桥流水,碧潭古亭,相映生辉,令人神清气爽。下山之行,一路欢歌。

雾气依然浓郁,像是天地间轻柔的仙子.它用朴素的白衣轻裹、又如同梦娜丽纱那美丽的微笑般,若隐若现、似幻似真.她欢送着登临白龙山的每一个人,亲吻每一寸沾带露珠的泥土润物无声。山因雾而秀,雾因山而媚,白龙山之秀,无不因这秀水与白雾而沾上龙气与仙气。

雾中登白龙山,清风中的恬静,水汽中的翠绿,白雾中的梦幻让我们真正拥有一份简单明净的心态。朦胧之中自有乾坤,明净之中自有隽永,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与之皆有亲近之感,真不虚此行。最后借(清)胡维勋的《白龙山》诗以抒怀:

插立青天表,登临渺九州。

风云常拥护,泉石最清幽。

碧洞仙灵闷,红尘日月浮。

安期堪挹手,试问几生修。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91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