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倒影的人
2023/4/15 来源:不详作者:黎荔
尽管视力越来越差,已经接近失明,莫奈晚年仍然持续创作,他一直画到年12月5日去世。晚年的莫奈住在塞纳河边一个叫做吉维尼的小镇上,在他建造的花园中,终日面对心爱的睡莲倾诉……在他的笔下,色块涌动、生机勃发。那是一个爬着满壁紫藤的庭院,林荫小道两旁摇曳着,紫色鸢尾花,白色杜鹃花,紫菀、红菊和向日葵、银莲花,一座月亮小桥精巧地浮现在小小的池塘上,垂柳波澜,天光云影,朵朵漂浮在水面上的,是如同幻觉般的睡莲。
这奇异的水生植物是莫奈的最爱。欧洲没有睡莲,是他从日本带来了她,又让她变成了他晚年笔下唯一描绘的女神。睡莲叶子大片大片地在水中平摊开来,令人神往的花朵半沉半浮,每一瓣都带着雨的气息,那种湿淋淋的缠绵。我似乎理解了莫奈为何那么渴望用西方的色彩去描绘东方诗意。莫奈一生画了幅睡莲,大量的睡莲画作是创作于晚年。广袤的水域,星星点点的莲花,无比沉静地在半盲的大师笔下蔓延。白内障已经让垂柳和睡莲都消融了,只有颤动的笔触在闪烁着色彩,每一抹色彩分明都是挣扎的纠缠。观看这些莫奈睡莲,我常常分不清哪里是水面,哪里是倒影?淡蓝和深蓝的水,到底是天空还是池塘?在凝望的瞬间,总是陷入了迷茫,丝一般的蓝绿色水藻,艳丽的和淡然的睡莲——我走进的或许是莫奈永恒的东方之梦?
如果实返回枝头,清白回到月光,把水里的倒影还给万物,失明的莫奈把生命还给梦境。
记得龙应台在一次演讲中,论述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活本质的存在,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她用使人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来作比喻。假想有一个湖,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就是我们置身其中的实体世界,但事实上还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能称它为“实”,甚至不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水边的白杨树,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倒影摸不到,那么虚幻无常,或风雨大作,水波动荡,或月光浮动,波平如镜,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龙应台这样说,“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我喜欢她这个比喻,倒影非实像,亦打捞不起,但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水中的白杨树倒影,也是真实存在的另外一个世界,我们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岸上的世界,与水中的倒影,两者必须相互映照、同时存在。
倒影有时凌乱,因为湖底缠绕水草,白云和树影夹杂其中,水边有芦苇摇曳,一群候鸟飞过,乱了回溯,回忆里太多的纠结了,有如暗礁和险滩。倒影有时很清澈,冬天的白雪,湖边的木屋,一望无际的水平如镜以及湖中淡银色树的倒影,那么纯净、温柔、简单。
曾经表现倒影的那些文学家与艺术家,作为当代人的我们回顾的这一个个历史人物,也是动荡变化的倒影吧?透过我们的时代的水波。岁月的长河里将永远垂映出他们/她们迷人的倒影,即便是被时光冲淡了色彩,但气韵犹在,姿态万千。因为被赋予灿烂光环的他们/她们早已超出了各自形象的本身,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人物。岁月的风带他们去了哪儿?光阴让纯粹蒙了灰,留下影子在墨绿色里纠缠,倒影中的轮廓——他们是谁?夜色渐浓,历史的江流上渐渐升腾起一层雾气,两岸的灯火燃起,倒影在水中,扑朔迷离,虚实难分。